據河南省文物管理局20日召開的發布會介紹,2000多年前,它毀于黃河泛濫而被泥沙深埋在地下。
“這是一個不得了的大發現。”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著名漢唐考古學家徐蘋方先生說,“漢代社會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到底是什么樣子,文獻上記載都不清楚,三楊莊遺址給我們作了一個描述。”
經過近兩年的考古發掘和勘探,目前遺址內已有7處庭院基址得到確認。通過對其中4處庭院的發掘,清理出包括屋舍瓦頂、墻體、水井、廁所、池塘、農田、樹木等大量重要遺跡,并出土了一批反映當時生產、生活狀況的文物。
像著名的“龐貝古城”一樣,三楊莊遺址是因為突發災害而被完好地保存下來的,當時的生活場景因此被“凝固”下來了,如庭院的布局、道路、耕作中的農田及各類建筑的墻體等。被洪水浸泡而坍塌的屋頂,保留著板瓦與筒瓦扣合以及坍塌時的原狀,來不及搬走的生活實物,如一些石器、陶器、鐵器等,得以在原地保留,為復原當時的社會和家庭生活、生產狀況提供了難得一見的豐富實物。
一座庭院的主房正在維修時洪水來臨,維修工作沒能完成,整齊地疊摞在一起的板瓦、建筑廢棄物、施工用的拌泥池等,都保留著院落維修時的場景。
“這種情況在以往的考古發現中極為罕見。”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孫英民說。
另外,在這個遺址中,還首次發現了保存完整、正在耕種中的大面積農田,為研究漢代農耕文明和耕作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專家認為,這有可能更正人們以往的認知,甚至改變中國農學史。
據悉,國家文物局表示將撥出專門經費用于整個遺址的發掘、庭院解剖以及保護、復原展示工作,保護規劃和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完)【原標題:河南內黃發現漢代農莊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