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圣旨”是什么模樣?狄仁杰眼中的“白面奸臣”又是怎樣不同的形象?范仲淹的墓志為什么被稱為“褒賢碑”?在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中,這些謎底都將一一揭曉。
□東方今報記者 夏秀琴
實習(xí)生 趙陽/文
見習(xí)記者 李新華/圖
●放棄商業(yè)利益只為心中的“文化夢”
走進(jìn)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那一方方墓志,猶如我國歷史的影子。本著“傳承民族文化,創(chuàng)建文化名城”的目的,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于2012年4月建立,坐落于洛陽人民東路1號捷佳商貿(mào)城三樓,是洛陽首批8家民辦博物館之一,占地1000多平方米,展出的精品有200多件。從東漢蔡邕到近代歷朝歷代均有涉及,為各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辦公室主任史繼洲介紹,該館創(chuàng)辦人劉建軍從小就喜歡碑志拓片,因為是洛陽老城區(qū)人,從小受老城文化熏陶,劉建軍喜歡收藏碑志拓片,其藏品橫跨漢魏六朝到唐宋明清的各個歷史階段,達(dá)3000多件。聽說市里鼓勵建民辦博物館,劉建軍就把商城三樓幾乎一整層都收回來,放棄了可觀的經(jīng)濟(jì)利益,并且和眾多的碑志拓片愛好者共同商討,各自拿出收藏品,按照民辦博物館的要求進(jìn)行了改建,到現(xiàn)今,碑志拓片博物館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擁有上萬片拓片,并可供市民免費參觀交流的民辦博物館。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碑志拓片,傳承祖先留下的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該博物館每年投入100多萬,先后舉辦了“夢回神都文化周”、“小學(xué)生書畫展”等宣傳教育活動。
●升仙太子碑:巨幅拓片講述武周盛事
在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中,一方高6.7米,寬1.55米,一行書33字,共66行2178字的巨幅拓片極其引人注目。通篇章草字體流暢傳神。這是一代女皇武則天親筆撰書的《升仙太子碑》,也是該館的鎮(zhèn)館之寶。管理員袁耀利介紹,升仙太子碑位于今偃師市緱山之巔的升仙太子廟中,武周圣歷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前往嵩山封禪,返回途中留宿于緱山之巔的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為其英年早逝的兒子李弘撰寫《升仙太子碑并序》一文。唐中宗李顯復(fù)位后,于神龍二年(公元706年)八月,命相王李旦(即唐睿宗)刻石立碑。武則天借歌頌周靈王太子晉“升仙”的傳說,來抒發(fā)她對武周盛事的感慨。其中涉及眾多典故,文筆細(xì)膩,筆風(fēng)恢弘,驚為天人。在碑額上,精通行書與草書的武則天以“飛白體”書就“升仙太子之碑”,如行云流水般一氣呵成。不管從書法還是文學(xué)角度來看,武則天書就的“升仙太子碑”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價值。
●“百寶齊聚” 訴說碑志中的歷史
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館藏寶物眾多,在這里,你可以看到“范文正公神道碑”,碑額“褒賢之碑”四字由宋仁宗親題,又名“褒賢碑”,由北宋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撰文,王洙書丹。講述了一代名臣范仲淹的傳奇人生,以褒獎范仲淹一生的豐功偉績。
《大周故相州刺史袁府君墓志銘并序》中,第一句就寫道“河北道安撫大使狄仁杰撰書”,是國內(nèi)罕見的狄仁杰流世的文章。對于陷害長孫無忌被《新唐書》稱為“白臉奸臣”的袁公瑜,狄仁杰的評價是“君素多耿直,志不茍容”。在狄仁杰眼中,袁公瑜“素多耿直,忠而獲謗”。展示出了獨立于正史的個人觀點。從中還能看出狄公書法造詣,既有“歐書”的嚴(yán)謹(jǐn)勁峭,又有“虞書”的圓腴俊朗,自成一體,超凡脫俗。除此之外還有女皇“圣旨”,女皇新造二十字, 顏真卿三個時期的不同書法作品,各個時期的名人書法等。
“這些都是歷史的見證,每一方碑志與拓片都訴說著不同的故事,我們就是要將這些東西傳承下去,讓人們來欣賞,喜愛,記住這些歷史的記憶。”史繼洲說!驹瓨(biāo)題:聽“碑拓”講故事 品歷史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