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來過白馬寺很多次。小時候她只是一個簡單的寺廟,十幾年過去了,這座廟里里外外建了許多新景物,每次都有新發現。
白馬寺離市區很近,也就二十分鐘車程。這座被譽為“中國第一古剎”的寺廟,是佛教傳入中國后第一所官辦寺院,歷來被佛教界尊稱為“釋源、祖庭”。它建于東漢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
馬寺鐘聲——洛陽八景之一,每年的元旦這里都會有熱鬧的敲鐘迎新年活動。早在北魏、唐、宋時代佛教極盛,當時的白馬寺曾有僧眾千余名,僧人們每天早晚按時上殿誦經。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殿內擊磬撞鐘佛誦,鐘聲悠揚飄蕩,遠聞數里,聽之使人心曠神怡。
據傳這口鐘與洛陽東大街鐘樓上的一口鐘音律一致,可以共鳴。人們往往在聽到白馬寺鐘聲的同時,緊接著洛陽城鐘樓上的鐘也響了,民間流傳著“東邊撞鐘西邊響,西邊撞鐘東邊鳴”的佳話。因此,馬寺鐘聲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一。
白馬寺的山門為明代所重建,為一并排三座拱門,代表三解脫門,佛教稱之為涅之門。部分門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為東漢遺物。(原標題:洛陽 中原第一古剎與它的“印度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