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輪寺三圣舍利寶塔位于三門峽市區西黃河岸的陜州故城風景區,原為陜州寶輪寺的寺塔,是一座疊澀密檐式方形磚塔,被稱為我國現存古代四大回聲建筑之一,因其塔壁回聲具有逼真的蛤蟆叫聲,俗稱“蛤蟆塔”。始為唐僧道秀所造。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由僧人智秀重建。距今有800年多的歷史。寺已早毀,為塔獨存。該塔有疊澀密檐13層,塔基每邊5米,頂部塔剎仰蓮相輪寶頂已經毀沒。全塔檐角風鐸遺失無一,塔身平座處的腰檐磚花被人破壞,平座上的三圣石刻造像也已損毀。塔體四面裂縫嚴重,兩條裂縫直達塔頂,北邊塔壁裂縫達25毫米。塔體向西、北傾斜嚴重,據測量向北傾斜79.5厘米,向西傾斜26.5厘米。據史志記載,八百多年來,該塔已經受了16次地震,其中四次破壞性地震影響該塔。經修復塔總高26.5米。
全塔上下除上面4個券門神龕之外,壁面平棚無華。塔身上部是疊澀腰檐磚花,上置平座,平座上又是一段塔身,四面均砌有三圣佛龕,南邊佛龕最大,塔身疊澀密檐逐漸收分,從造型特點上看,此塔與洛陽白馬寺齊云塔和沁陽天宇寺塔類同。
游人立于塔周圍數丈,扣石、擊掌會聽到“呱呱呱”類似蛤蟆的叫聲,所以此塔又俗稱“蛤蟆塔”。其實,塔內蛙鳴之音出自回聲原理。該塔與山西省永濟市的鶯鶯塔、北京的回音壁、四川省潼南縣的石琴同樣享譽天下。
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寶輪寺三圣舍利寶塔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國務院公布寶輪寺三圣舍利寶塔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標題:三門峽 寶輪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