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顏真卿與安吉之淵源

2012/6/18 14:13:21 點擊數: 【字體:

         

    顏真卿與安吉

  大唐,在開元天寶時期,藝術形式如牡丹般開放。此時,一種端莊雄偉、氣勢開張的書體成為書壇的一大主流,書風大氣恢宏,骨力遒勁,這種大廊大柱的風格也體現了大唐帝國興盛的風度,按其書法家顏真卿的名字,稱為“顏體”,至今墨香宛在,1200余年文脈不斷。

  顏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中國古代四大書法家之一。 在任頗多政績,一生正氣浩然,置生死于度外,天寶中(742~755),先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巨功,繼而以錚錚鐵骨面對叛將李希烈淫威,以身殉節。

  苕水流碧,山清水遠。顏真卿自公元772年九月(63歲)到公元778年八月(68歲)為湖州刺史,江南的勝跡引領著一代大家的光芒,5年間,他留下碑記、碑帖、題額等共20余種。在湖期間,晚年精湛的藝術得到了最成熟、最完美的發揮,從各種遺跡可以看出,這個清麗之地秀美的景色和渾厚的人文積淀,獲得了顏真卿別樣的喜愛。

  顏真卿在湖州5年,“德政洽于千里”,殉節之后,后人為了表達最高的敬仰,或立碑頌德,或建廟奉祠,以示紀念。至今,在安吉縣仍有一小村落,顏真卿的后裔曾將他的衣冠埋在這里,建立衣冠冢,遂有了“顏村”之名。

  “唐太師顏魯公之墓”碑

  一代書法巨匠的一生橫跨過半個中國,在安吉留下了一個結點。據清同治《安吉縣志》載:“唐刺史顏真卿墓在荊溪鄉。又載,“雙忠祠,《劉志》在荊溪鄉顏村,訖唐顏公真卿杲卿。唐熙中,知州馬宗驥建。……或因公刺湖州,其子孫有葬其衣冠于此者。”

  “荊溪鄉”即后來的荊灣鄉,今梅溪鎮。顏村,是紀念顏公之意。顏村有雙忠祠,今已不見,僅有遺址尚存。現該地衣冠冢墓也已不存,清乾隆年間所立“唐太師顏魯公之墓”碑移存安吉縣博物館。

  帶著一份追尋一代書法大家顏真卿遺跡的心,記者尋至縣博物館,“唐太師顏魯公之墓”碑在縣博物館里巍巍而立。走到近處,只見碑高約130厘米,寬約70厘米,厚約20厘米,重約200余斤。“唐太師顏魯公之墓”八個大字置于碑中央,大字左側為“皇清乾隆癸卯孟冬七十世孫承世七十一孫鈺重立”(公元1783年),右側為“大明嘉靖丁未季秋奉訓大夫知州章啟重建”(公元1547年)。整塊碑刻共計48字,無標點,文字清晰為陽文,字體就為嚴謹工整,端莊遒密的顏體楷書。

  村民眼中的“唐太師顏魯公之墓”碑

  “此碑是1987年時,也就是 20年前,在挖從原荊灣鄉小溪口村到梅溪經顏村的渠道時發現出土的,當時我們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用車把它運到了博物館。這塊碑表達了顏氏后裔對顏真卿的緬懷追憶之情,也是顏氏后裔在安吉繁衍生息到現在的一種實物見證。” 縣博物館副館長周亞樂向記者介紹道。當前縣新博物館正在建設中,當問及新博物館會將此碑如何安置時,“我們會把它放置在專門的文化碑林中。”周亞樂說。

  原顏村的80歲的老村民金大爺跟記者說道:“當時村里發現這塊碑的時候我也在場,能挖出這樣的碑,我們全村人都有點興奮,聽文化館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塊碑很有考古價值。盡管衣冠冢已不存在,但顏真卿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是揮之不去的。”

  “這塊碑是顏真卿在江南地區生活的一個見證,也是顏村人先輩考證的一個依據,我想意義還是蠻大的。” 現梅溪鎮荊灣村張書記說道。

  〉〉〉延伸閱讀

  顏村:位于原上趙村西1公里,蝦斗角西南角。后顏村并入上趙村,現上趙村又并入了小溪口村。即原來的顏村現在梅溪鎮小溪口村。

  顏氏遺跡:

  顏氏家族自顏回至顏真卿,歷40代,經3次大遷徙,在今山東省曲阜市、費縣、南京、西安市均有祖塋地及后裔。顏真卿的忠義品格受到上自朝廷、下至百姓的尊崇,地方官紛紛為他建祠立碑,歷經1200年的滄桑變化,毀而復修,至今存世仍多。

  〉〉〉顏真卿文化遺產

  顏真卿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有《吳興集》、《盧州集》、《臨川集》;

  書寫的碑石有:《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謁金天王神祠題記》、《臧懷恪碑》、《郭家廟碑》、《麻姑仙壇記》、《大唐中興頌》、《宋暻碑》、《八關齋報德記》、《元結碑》、《干祿字書》、《李玄靜碑》、《顏氏家廟碑》;

  傳世墨跡有《爭座位貼》、《祭侄文稿》、《劉中使帖》、《自書告身帖》等。(原標題:顏真卿與安吉之淵源)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