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位于鄭州滎陽市城西15公里的汜水鎮西部,又名武牢關、成皋關、汜水關、古崤關、旋門關。此關地處東西咽喉,南連嵩岳,北臨黃河,山嶺夾峙,犬牙交錯,形勢險要,為天下雄關之一,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虎牢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穆王時期(公元前976-922年)。當時,周穆王在鄭州圃田射獵時,曾將進獻的猛虎圈在此處豢養,因此取名“虎牢”。公元前517年(鄭成公十四年),晉國多次率諸侯攻打鄭國,并在虎牢筑城,長期駐軍以威脅鄭國。秦國后來在此設關,始稱“虎牢關”。秦末漢初的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曾長期在此攻伐征戰。漢朝于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在虎牢關設旋門關,為“漢八關”之一。魏晉南北朝時期,這里成為匈奴族劉淵、羯族石勒、鮮卑族慕容垂、羌族姚萇等爭奪的戰場。唐初李世民和竇建德也曾在此決一雌雄。《三國演義》中著名的“三英戰呂布”的描述,更使這里成為令人向往的懷古勝地,這里至今仍有“三義廟”(象征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廟)、“張飛城”、“呂布城”等勝跡。
現在虎牢關前立有清雍正九年(1731年)的石碑一通,碑高2米,上書:“虎牢關”三個大字,字跡鮮明,百步入目。這座令無數英雄盡折腰的雄關 ,今天已經成為人們憑吊觀覽的勝地。【原標題:古戰場遺址之二——虎牢關古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