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衛輝,除了太公廟、太公墓、太公祠等歷史遺存外,內容堪稱龐大、存在于民間的有關姜太公的傳說,也成為姜太公在衛輝的一大佐證,并成為姜太公文化長廊里的一大景觀。
傳說不是信史,但傳說又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信史。
關鍵看這樣的傳說存在于何處,密集程度如何。
實際上,至少在面對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傳說甚或神話,已經是歷史的一種形態,它是跳動在百姓口中的歷史,這逐漸成為學界的共識。
走在衛輝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你無時無處不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這種文化信息。
有關姜太公早年的故事、有關太公廟的故事等,廣泛存在于衛輝的鄉野民間、老幼婦孺中。
它們中有說太公不一樣出身的,也有表現太公小時候超人的智慧的,更有反映太公諸多磨難的,全方位解讀了姜太公其人,也成為衛輝獨有的一道太公文化風景。
曠世奇才的別樣出身
按照衛輝百姓的解讀,姜太公為啥有那么大能耐?主要是衛輝的山水滋養了他。
姜太公故里就位于太行山下,村旁有小溪潺潺流過,到了夏天,鳥語花香,花團錦簇。在這樣的環境里出生的姜太公,當然不一般。
關于姜太公的家庭出身,有兩種說法,一說姜太公出身望族,一說姜太公呂望出身貧寒,早年曾當過屠夫,以宰牛殺豬販賣茶水糊口,后曾在殷王朝當小吏,因痛恨商紂王昏庸無道,憤然棄官周游,垂釣渭水。暮年遇文王,遂志展才,獻興國安邦之策,牧野一戰,興周滅紂,終佐武王成就大業。
但無論哪一種出身,姜太公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都是一樣的。
傳說殷商時期,姜塬的姜氏和西岐姬氏已經有了密切聯系,兩個部落首領同朝輔商主,結為莫逆之交,并互通婚姻。到了文丁帝,姜氏部落首領姜發的姐姐嫁給了西伯侯姬歷為妻,兩家更是親上加親。
文丁帝后期,朝中奸臣誣告姬歷謀反,剛愎自用的文丁帝對姬歷處以斬刑,并把在御林軍為大將的姜發也削職為民,遷徙故鄉種地去了。
姜發為人忠厚,正直勤勞,他娶姬氏族中一個名叫姬鳳的女子為妻,兩人恩恩愛愛,相依為命,只是四十多了還沒有子女,兩口子十分遺憾。
且說有一年,天宮中發生了一件奇事,天帝御池中供玩賞的一只金龜忽然得道成精,隱形飛出南天門,偷偷下凡人間,看管御池的白玉龍因在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多飲了幾杯酒,不覺沉醉睡著了。醒來不見金龜,心中恐慌不安,害怕天帝問罪,也悄悄下界。
一天,巡查官到御池巡查,不見了金龜和玉龍,慌忙奏知天帝,天帝讓巫師推算禍福,巫師屈指一算,奏道:“天帝,大事不好!白龍已在西伯侯王府出世,金龜也已經落入商宮投胎,怎么辦?”天帝道:“金龜原有一帝,但是殷商尚有八十年江山,前六十年盛世應是帝乙為王,后二十年才能傳給金龜亂世,金龜既已下界投胎,也只好如此了,特賜他孕胎四十年。白龍八十年后原也有一帝,只是他早下凡四十年,并已出世,這西周帝業只好留給青龍接替了。”說罷傳旨太公望,說:“你本應四十年后同白玉龍下界,輔佐玉龍替代殷商江山,不想玉龍偷偷下界投胎轉世,天意如此,太公也只好下界,只是八十歲的世壽虛度了,這樣,本帝再給你添上六十歲,你前八十歲艱苦度日,養性學藝,后六十年佐周王統一天下,勿負朕望。”隨即傳旨天兵天將,將太公望調遣下界候用。
且說姜發和妻子姬鳳被酋長安排在一片荒野看管姜園,隆冬季節,北風刮個不停。姜發、姬鳳住在四面透風的小草庵中,久久不能入睡,于是就把門外的柴草抱進屋里取暖,熊熊大火把屋內照得通明,兩口子邊烤火邊嘮家常,不覺又扯到生兒育女的事,閑話引起了心思,兩口子就把火堆當香,雙雙跪下祈禱,二人想起南極仙翁,就天長地短地向南極仙翁求兒女。
話說太公在天庭將下界的事宜安排停當后,徑直出了南天門,他只顧低頭走,不覺踏錯了云路,撞著了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問太公何去,太公就把玉帝旨意說了一遍,太公說道:“貧道意欲下凡西岐,不知仙翁有何指教?”南極仙翁搖頭說道:“不妥,不妥,商湯尚有八十年氣數,江山像鐵桶一般,朝內不亂,外邊難破呀!依貧道之見,不如到朝歌附近,早晚窺視商宮,一旦有變,便集西岐兵,提兵滅商,易如反掌也!”太公稱謝道:“仙翁見教,當記肺腑。”二人正說著話,南極仙翁只覺得一縷香氣沖入腦門,睜開慧眼一看,只見莽莽原野上一座泥草土庵里,一男一女正在焚香禱告,便笑著對太公說:“太公,搭救生靈,為民請命,要忍辱負重了。”說著,一把將太公推下云路,太公跌下云路,高呼:“雷公助我,貧道去也!”一道紫煙墜下云頭,說時遲,那時快,月明如晝的天空霎時烏云密布,雷鳴電閃,大約過了三個時辰,只見空中一個磨盤大的火球,把原野照得如同白晝,隨即飄入土庵不見了。頓時,云消霧散,雷停電止,月明如故,此時凡間正交三更。
話說那夜姜發和妻子姬鳳以火為香對天禱告,不想天變得那么快,雷鳴電閃間,一個火球直向姬鳳的懷里滾來,入懷即刻不見了。這下把姬鳳嚇壞了,昏昏沉沉一病不起,一直病了三年零十個月。一天天正在下雪,皚皚白雪把大地蓋得嚴嚴實實,姜發見妻子忽然神志清醒,喜出望外,他趕忙給姬鳳端水倒茶,問寒問暖。正在這時,只見一個跛腳僧笑哈哈地走過來,用手在柴門上拍了三下,向姜發喊道:“大喜了!你的姜雪天出芽了!”姜發一聽姜園的姜雪天出芽了,慌忙跟跛腳僧向姜園跑去,到了姜園,那僧向地下一指說:“你看!”姜發順著僧人指的地方低頭一看,果然白中帶青的姜芽破土而出,姜發喜歡得不得了,但等他抬頭和跛腳僧說話時,那僧已不見了蹤影。當時,姜發的妻子姬鳳也想出來看個稀罕,便掙扎著想站起來,她一用力,只覺腹內一陣劇痛,“哇哇……”一個嬰兒出世了,姜發又驚又喜,抱起來一看,是個兒子,夫妻倆高興得不知怎樣才好,妻子笑著對丈夫說:“孩子他爹,你給咱的寶貝兒子起個名字吧。”姜發低頭尋思:我家生子,而地里的姜又在雪天出芽,就叫姜子牙吧!
原來那金龜四十年后在商宮里投胎出世,就是后來的殷紂王,白玉龍就是周文王,跛腳僧人正是南極仙翁。
姜子牙曾經是個倒霉人
對于是與非,黑與白,民間自然有民間的話語。但相比而言,他們更喜歡姜太公出身貧困。
他們的邏輯其實很簡單:成大事的人,不經歷磨難能成嗎?
所以,眾所周知的《封神榜》,其實是對姜太公大大的誤讀,是對姜太公的大大的歪曲。
衛輝人心里有個自己的姜太公,那是一個真實的姜太公,是他們心目中的姜太公,比藝術中的姜太公更真實、更貼近他們的心窩子。
而這樣的姜太公也更符合他們的心理預期,符合他們的生活。
但姜太公又不可能是個普通人,所以他們要給姜太公塑造一個不一般的出身。
不一般出身的人,配上不一般的磨煉,才能造就一個不一般的人生。在衛輝,傳得最廣的,是姜太公賣面的傳說。
說是姜子牙學藝后,回到故里姜塬(今衛輝西北一帶),拜見了父老鄉親。但眼前所見,讓他心酸不已。看看吧,自己的舊宅已成為一片廢墟,連生身父母的尸骨也不知安葬在哪里,觸景生情,姜太公不覺潸然淚下。到哪里去安身落腳呢?他想來想去,想到了在家時的朋友宋異人,他決定先投奔他家,暫時找個棲身之所。
宋家莊離姜塬只有二里來地,很快他便來到了宋異人家,這時的宋異人已是70多歲的人了,家境尚可,人稱宋員外,他見姜子牙兩鬢斑白,幾乎認不出來了,姜子牙一番自我介紹,宋異人高興異常。當夜宋異人擺酒設宴為姜子牙接風,兩位久別知己,敞開心懷,侃侃而談,一直談了幾天幾夜。
且說子牙在此住了月余,想到依靠朋友周濟,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想找個落腳的地方安個家,自食其力。宋異人看出了他的心事,高興地說:“離這里不遠有個馬家莊,莊上馬員外有個閨女,年已六十八歲,還是黃花閨女,與你結親成家豈不兩全其美?”姜子牙想了想,覺得這門親事不錯,便欣然應允,姜子牙很快和馬氏結為夫妻。新婚蜜月,倆人恩恩愛愛,十分快活。后來,馬氏提出:“咱們經常吃住在別人家里,也不是個法兒,還是找個掙錢門路吧。”姜子牙見夫人說得在理,十分贊同,便出門去做生意。可是他到孟津開店賣肉沒多久,由于“地頭蛇”的敲詐,生意便做不成了。回到家后,馬氏又勸他到朝歌去開店賣飯,又因一些地痞、貪官吃飯不給錢,結果虧了本,又一次轉回家來,馬氏又氣又急,但終不能待在家里坐吃山空,就從娘家借了幾斗麥子,夫妻二人搭黃昏起五更推磨,磨了一些面,讓姜子牙到朝歌城里去賣。
第二天天剛亮,姜子牙就擔著面向朝歌城走去,走出不多遠,只見天空盤旋著一群烏鴉,“呱呱”叫個不停,姜子牙心想:烏鴉叫,禍來到,難道今天還要敗興嗎?他來到朝歌東關一棵大樹下,將擔子放下,擺攤賣面,這時只見大街上要飯的成群結隊,面放了半天也無人問津,姜子牙唉聲嘆氣,心中十分著急。
正在這時候,走來一個光頭禿腦的人說道:“賣面的,給我稱點面。”姜子牙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樂滋滋地說道:“發利市的來了,你要買多少面?”那個買面的說:“我老伴在粘鞋幫,沒漿子用了,她叫我來稱一文錢的面。”姜子牙聽了,心里涼了半截,但還是喜形于色,買多買少,總算是碰見買主了,也算是生意開了張。于是,姜子牙拿起秤就去稱面,誰知道這個買面的不講理,硬說姜子牙缺斤短兩沒給夠數,掂起秤桿,“咔嚓”一下撅成了兩截,還要拉著姜子牙去打官司。正在這時,忽然傳來了人喧馬叫聲,原來是黃飛虎帶著御林軍的馬隊巡街來了,只聽一個人大聲喊:“賣面的老頭,快些閃開,馬隊過來了!”說時遲,那時快,一匹棗紅馬飛奔而來,一蹄子跳入扁擔上的繩套里,把筐里的面袋拖了老遠,面撒了一地,姜子牙一看,心疼得不得了,連忙蹲下身子捧面,剛捧了幾小堆,又呼呼地刮起東南風,像掃地一樣,把地上所有的面吹得一干二凈,姜子牙氣得捶胸頓足,仰面長嘆:“老天啊!你為什么偏與我作對呀?”
人要倒霉了,喝口水都硌牙。
就在他仰面長嘆之際,天空中正好飛來一只老鴰,拉了他一嘴的屎。姜子牙又氣又急,彎下腰撿個瓦塊就擲老鴰,不料瓦塊下藏著一只大蝎子,狠狠地蜇了他的手指頭,他氣急了,奮力將瓦塊朝老鴰投過去,不偏不正,瓦塊正好投在樹上的馬蜂窩上,一群馬蜂一下子朝他飛過來,他邊退邊打,又一頭撞在墻上的一個木頭橛子上,頭上扎了個大窟窿,鮮血直流,頓時昏了過去。
過了好大一會兒,姜子牙被一陣斥罵聲驚醒了。原來是御林軍沿街抓民夫修皇宮,他又被抓去做苦力。干了幾個月,他趁看守不注意,悄悄溜出來逃跑了。
回家的路上,他思前想后,如今窮困到了這個地步,還不如死了好。他一邊唉聲嘆氣一邊慢騰騰地向前走,突然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咋想不如死了的好,于是他便向河邊走去。當他正要跳到河里時,一個老頭兒攔腰抱住了他。這老頭兒不是別人,正是好友宋異人。宋異人拉他坐下開導說:“不必這樣,不必這樣,青年貧困,中年坎坷,年逾古稀必成大器。”子牙搖頭說:“這都是廢話,我報國無門,不能施展才能,現在又貧困到這般地步,還能成啥大器?”宋異人又說:“不要泄勁,說不定你將會遇到貴人哩。”
從此以后,姜子牙就按宋異人所說,每天到朝歌大街相面算卦。果然,有一天比干發現了他,把他帶到朝里當了大官。
在衛輝,眾多有關姜太公的傳說,和太公廟、太公墓、太公祠等歷史遺存共同構成姜太公在衛輝的佐證,并成為姜太公文化長廊里的一大景觀。【原標題:一代“謀圣”姜子牙的前世今生系列之四 姜太公的民間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