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5日召開沙澧河文化旅游建設座談會上獲悉,為了進一步對沙澧河文化旅游進行開發,增加文化旅游要素,形成規模景點,我市將設圍繞沙澧河建設八大區域景點。
一是老槐樹區域:為充分反映商賈文化,在現有浮雕墻的基礎上,修繕山陜會館,雕塑牛行街牲畜交易繁榮景象,讓人們感受古代“水旱碼頭”商旅群集、百貨薈萃的繁盛場景;復建受降亭,體現抗日文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老槐樹見證了元末明初時期大移民的歷史,通過對老槐樹的祭拜、修建姓氏文化浮雕墻等形式體現漯河的尋“根”文化、姓氏文化。
二是江流匯區域(兩河交匯處):在規劃有歷史文化墻的基礎上,再建展示漯河精神的標志性建筑,集中展現漯河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使該區域成為游客了解漯河歷史變遷、人文風貌的景點。
三是鎮河鐵牛區域:在現有鎮河鐵牛、千米九龍壁、城隍廟的基礎上,修繕龍塔古篆,挖掘修繕石磙城,展現郾城古城墻。
四是郾城歷史文化廣場區域:在現有烈士陵園基礎上,結合郾城歷史人物、典故,如岳飛抗金、馮玉祥招兵等,建設集中展現郾城愛國主義歷史文化的景點,以激勵后人。
五是梨園春廣場:打造戲曲文化特色主題,在現有臉譜燈箱的基礎上,增建戲曲廣場走廊,通過圖畫、動漫或實物的形式,展現河南戲曲文化道具、代表曲目、代表人物、各種服裝、家什等,尤其是充分挖掘漯河“沙河調”的內容,全方位展現漯河、乃至河南特色的戲曲文化;利用戲曲廣場和戲曲舞臺,完善戲曲設施,開展戲曲擂臺賽活動,增強游客的參與和互動。
六是美食廣場:通過美食廣場弘揚中國食品名城文化,建設名優小吃美食長廊、有地方特色風味的休閑美食園、以及集中展現食博會發展歷程及重大成就的食博展館等。
七是文瀾園:為進一步增加市民和游客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利用現代科技,進行提升改造,一是建造許慎塑像;二是通過動漫或大屏幕形式展示文字演變過程;三是建造競猜文字設施,供游客參與文字游戲互動;四是建造模擬實物或電子屏幕展示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建造展覽館展示中國各種字典詞典。
八是鳳凰山區域:在現有鳳凰山、祈福鐘、文革時期修建的東方紅電灌站的基礎上,再建75·8抗洪紀念碑,體現漯河偉大的抗洪精神;建立碑亭,將存于沙潁河工程管理局的《重筑龍堂河堤記》石碑置于此處。繼續開發游客互動性強、趣味性大的旅游項目,使游客在此既能體會到歷史的厚重感,又能感受現代氣息。【原標題:漯河圍繞沙澧河建設八大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