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周游列國,其中最主要的足跡在河南境內。經河南上百位孔子學會專家、學者持續不斷的研究、探討發現,河南有據可查的孔子遺跡多達89處。在調查考證過程中學者們還發現,河南17個地市,每個地市都有孔子的遺跡。
孔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創始的儒家文化對后世影響深遠,儒家學說是最具普世價值的文化。儒家學說中的德治、仁政與當前國家倡導的和諧社會一脈相承,對構建當代中國文化及精神文明有著深遠的意義。然而大多數人知道孔子生于山東省曲阜市,卻鮮有人了解孔子的祖籍在我省的夏邑縣,成年后的孔子還曾帶弟子到夏邑縣設“杏壇”講學。河南孔子學會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將這些孔子的遺跡串聯起來,形成一幅孔圣足跡圖,向世人完整地展現孔夫子當年周游列國時的路線及情景,并力爭由此形成一個追尋孔子足跡的旅游項目,讓人們在追尋圣人足跡的同時,體味儒家文化的深刻內涵。
河南夏邑縣是孔子的祖籍所在地,春秋時期孔子一家因戰亂到了魯國。但孔子成年后時常回到祖籍夏邑省墓,并帶弟子設“杏壇”講學。后人為紀念孔子還鄉在王公樓村大興土木建孔子還鄉祠。“文化大革命”期間,孔子還鄉祠被夷為平地。1994年,夏邑縣人民政府在原孔子還鄉祠遺址處重建了孔子還鄉祠。1998年,香港孔教學院湯恩佳先生向孔子還鄉祠捐贈了3米高的巨型孔子銅像一座。【原標題:孔子遺跡89處在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