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組委成立之時,季老告訴老謀子:“我建議在開幕式上將孔子‘抬出來’,因為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到處你爭我奪。中國向來是一個追求和平、和諧的國度,奧運會正是一個展示我們國家和民族偉大形象的機遇。”
季老“抬孔子”之說引來激烈爭論。“張式”抬法則一片贊賞之聲,老謀子的“視覺盛宴”有直指人心的力量。
開幕式上,有2008人擊缶誦讀《論語》中華彩文章,有孔子三千弟子手執竹簡,曼聲吟誦“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歡迎詞,活字印刷的不斷變化,三個“和”字貫徹始終,傳遞孔子的普適真理。
這個全球最大的派對上,孔子成為沒有露臉的耀眼主角。奧運官方網站報道:“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之后,眾多外國觀眾對開幕式上的儒學元素非常感興趣,‘孔子’是奧運會開幕式后一天內谷歌搜索量最多的詞語。”
近代以來,儒家與孔子從門庭冷落,到一陽復始直至方興未艾,經歷了大落大起。時下,“孔子熱”不僅僅局限于解讀、閱讀《論語》之熱,還進入了實踐層面。大的方面,作為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平臺,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建立孔子學院。小的方面,祭孔盛典、尊師儀式競相登臺,民間推動“讀經”、“私塾”運動如火如荼。“新儒家”學派歡欣鼓舞,要求恢復漢服、夏歷,甚至希望以孔子生年為紀年的呼聲,不時在媒體浮現。
“孔子熱”中,也有冷靜者,如北大教授、著名學者李零先生,2007年“孔子熱”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就是因李零的《喪家狗——我讀〈論語〉》一書,引發的大討論。
李零先生講得很清楚,“去圣乃得真孔子”,他要打破知識分子兩個夢魔: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所謂“東方之道德將大行于天下”,從而確認兩條常識、常理:“孔子不能救中國,孔子不能救世界。”
還原孔子,李零提出“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去意識形態化,去商業化”的原則,孔子恢復常人常態,方顯露其真價值。
其價值何在?不是作為道德先生,不是作為政治家,也不是作為宗教領袖。“他是當時學問最大的人。他是社會批評家。他是百家爭鳴的開啟者。”李零先生說。
本系列將秉承這一原則,還原一個走下神壇的孔子與宋國(今商丘)的淵源。
夏邑供著孔子的“老祖宗”
“圣人之后”是魯國大貴族孟僖子夸孔子的話,他臨死時囑咐兩個兒子,向20多歲、剛出道的孔子學禮。他說:“孔子是圣人之后,先祖弗父何有讓國之德,正考父有恭敬之風。圣人之后,雖不在位,必有賢達之人。孔丘就是賢達之人。我死之后,你們一定要拜孔丘為師學禮。”他的話是很有影響力的。
孔子與宋國,是何關系呢?
宋是孔子的“祖國”——祖先的國家。這是李零先生的獨特表述。安土重遷的傳統社會,祖籍、出生地和居住地,三者往往統一。但即使古代,人口也有流動,李零所謂“祖國”,是指祖先世代居住國家。現代漢語中的祖國,則是以國籍認定為標準。
宋國是何等國家?
周滅商后,商紂王同母異父哥哥微子啟受封立國于宋。宋是周代重要諸侯國,西周時是一等大國,戰國降為二等小國。宋國是殷遺民集中之地,保存了殷商文化的傳統,成為周文化主旋律中的“異族文化”。孔子先祖是宋國世卿貴族,到了孔子曾祖時,才避禍奔魯。所以宋是孔子的“祖先之國”,魯是孔子的“父母之邦”。
宋國又是孔子的學禮之地,娶妻之地,還鄉祭祖之地,周游列國行經之地。孔子多次談到自己是宋國人、是殷人,對故國魂牽神往。宋國(今商丘)境內現有多處遺存,與孔子有關。
孔子先祖世為宋卿,采邑在栗邑(今商丘夏邑)。他一生多次還鄉,人們為紀念他祀先省墓,在夏邑建了還鄉祠。
孔子還鄉祠始建年代無考,但據志書、古碑記載,“直至近代還占地50畝,其建筑仿文廟之制,坐北朝南,沿中軸線依次排列,左右兩側基本呈對稱式,整個建筑曾有一壁、四門、一壇、兩廡、碑林、兩殿、一廳。”孔子祖籍文化學會(以下簡稱學會)副會長張今吾先生說。歷史上,夏邑北臨古黃河,金、元以降,數成澤國,再加戰亂頻仍,原來的還鄉祠基本被毀。最近數年,才逐漸修復。
2008年11月25日下午,記者和夏邑縣博物館館長張帆女士一起從夏邑縣城出發,來到距離縣城7公里處的劉店鄉王公樓村。孔子還鄉祠就在該村,這兒供奉著孔子的“老祖宗”。
一條新修水泥路在田野間伸展開去,路盡頭,坐北朝南是朱紅圍墻圈起的還鄉祠。路這樣修有點怪,張帆女士直言“這就像長安街直沖著天安門”,擱古代叫“大路沖射”,路從正南方向直沖祠門,有點犯忌。
進大門,只有一進院落,看去一覽無余。一條甬路中間,立著一尊高大的孔子銅像,是1988年由香港孔教學院湯恩佳先生捐贈的。銅像后,是金碧輝煌廡殿式建筑大成殿,張帆說:“也只有孔家才能享受這種待遇。”
據張今吾先生研究:“原來大成殿,是九脊歇山式,黃琉璃瓦覆頂。”現在大成殿,建于1995年,建筑規格未變,只是建筑較原來更高、露臺更大。
殿前甬路東側,立有多通石碑。中間有一通重要石碑——清雍正元年(1723年)冊封孔子五代王碑。是1994年春,學會從曲阜孔廟翻刻而來的。
碑文大意是,清雍正元年,孔子五世祖木金父公被追封為肇圣王,高祖祈父公被追封為裕圣王,曾祖防叔公被追封為詒圣王,祖父伯夏公被追封為昌圣王,父親叔梁公被追封為啟圣王。
原碑立于曲阜孔廟十五碑亭內,滿漢文對照,字數很多,夏邑“克隆碑”,取其大意而已。“這是歷史上皇帝以政府名義欽封孔子先祖唯一的一次。”
曲阜十五碑亭中,除明洪武碑亭和永樂碑亭,全是金、元、清三代異族王朝所立。異族王朝深知,征服上策是征服人心,他們比漢族更尊孔(北京孔廟即為蒙古人所建)。清雍正時索性把孔子前五代都封了王,尊孔無以復加。
進了大成殿,里面有孔子許多列祖列宗塑像。
曲阜師大歷史系教授郭克煜先生將孔子先祖從微仲衍說起,微子啟死時兒子已亡,按殷代“兄終弟及”的傳統,立其弟微仲衍,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宋盡公。
再據《世本》記載:宋盡公(名共,約西周中期)—弗父何—宋父周—世子勝—正考父—孔父嘉(名嘉,字孔父)—木金父—睪夷(字祈父)—孔防叔。
孔防叔之后,則是孔子的爺爺伯夏—父親叔梁紇—孔子。
夏邑還鄉祠大成殿后原本建有崇圣殿,建筑規格次于大成殿,所祭祀的,是正考父、孔父嘉、木金父、祈父四人。事實上,從孔子遠祖微仲衍到孔子父親叔梁紇,共十四代,從他的十世祖弗父何到祈父,這七代相傳都葬在還鄉祠附近。為什么夏邑還鄉祠只祭祀這四人呢?
“不祭祀正考父以前的遠祖,是禮所止。不祭祀祈父以下的祖先,是因為他們不在這兒居住了。從祈父之子孔防叔開始,孔家從宋都商丘北上,搬到曲阜,所以他們歸曲阜祭祀了。”張帆女士說。
現在大成殿后,預留了一大片空地,便是將要建的崇圣殿所在。
孔子“老祖宗”也是“圣人”
魯國大貴族孟僖子曾夸孔子是“圣人之后”,因為孔子兩個祖爺爺都有“圣人”之稱,一是十世祖弗父何,一是七世祖正考父。
宋國是殷遺民封國,和商關系最密切,當時人們對商的認知,就來自宋。
宋盡公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弗父何,次子叫鮒祀。弗父何是長子,可以繼承宋盡公之位。宋盡公卻把君位給了弟弟煬公,弗父何不爭。但他弟弟鮒祀不干了,殺掉了叔叔,想讓哥哥當國君,哥哥讓而不受,弟弟就自立為君,稱宋厲公。
這是當時的大事。弗父何兩度讓國,在古代這是被稱頌的至德,是圣人之事。比如周文王(姬昌)大哥泰伯、二哥仲雍,因為三弟姬昌太有能耐,為了讓他當王,大哥約二哥出走,到了南方吳越之地,斷發文身,不再回來。孔子曾稱贊不已:“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估計說這話時,他也想起自己兩度讓國的老祖宗弗父何,那是相當自豪。
到了孔子七世祖正考父時,他連續輔佐宋國三君——戴公、武公、宣公,位在上卿,權高勢重,但他愈發謙恭儉樸。《左傳》記載正考父在一只鼎上自制銘文:“一命而僂,二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敢侮。頗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
什么意思呢?是說“我接受過三位國君任命,地位一次比一次鞏固,威望一次比一次高,我一次比一次謙恭。第一次任命后,我在人前總低著頭;第二次任命后,我在人前總鞠著躬;第三次任命后,我在人前總彎著腰,連走路都沿墻根走,然而誰也不敢侮辱我。我用這只鼎煮粥食粥,以此充饑糊口而已。”
這只鼎后來成為孔氏傳家之寶,鼎上銘文正是正考父留給子孫學習的。懂做事更懂做人,足見正考父情商很高。
正考父還熟悉禮樂、愛好歷史,具有突出的文學藝術才能。據說《詩經》中《商頌》就是由他校訂整理的。孔子后來成為“當時學問最大的人”,或許源自正考父的過人才智。因為這兩個老祖宗,孔子才被稱為“圣人之后”,并被時人所重。
正考父之子名孔父嘉,他是孔子六世祖,他名嘉,字孔父,不是姓孔名父嘉。自弗父何到孔父嘉,按西周制度,“五世親盡,別為公族,乃以字為孔氏”。這是說,弗父何讓國之后,其子孫仍屬宋國公室成員,傳了五世,到了孔父嘉時,不能再繼續列入公室,而應別立一族。別立一族,就必須有個族的名號,于是就取孔父嘉的字作為族的名號。“自孔父嘉起,子孫有的就以孔為姓氏了。”原中國孔子基金會會長匡亞明先生所著《孔子評傳》中講。
孔父嘉賢而有德,是宋穆公托孤寄后的顧命大臣,當了宋國大司馬(掌管軍事)。他的太太是大美女,有一天在路上,被宋國太宰(宰相)華父督看見,華父督“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艷。”他看上了孔子的祖奶奶。
當時,宋鄭交惡,十年打了十一仗,老百姓怨聲載道。華父督趁機說災難都是出自孔父嘉這個管軍事的大司馬,把孔父嘉殺了,霸占了孔子的祖奶奶。宋國國君表示不滿,也被干掉了。這是宋國歷史上繼鮒祀殺煬公后的第二起弒君事件。兩起事件,都和孔子的老祖宗有關。
孔父嘉死后,家道中衰。他的后代,“畏華氏之逼而奔魯”,從宋都商丘北上,搬到魯國曲阜。但到底是何人奔魯,因為記載疏略,“有的說是木金父,有的說是孔防叔,都是猜測。”李零先生說。但支持孔防叔之說者更多一點兒。孔防叔奔魯,家族地位已由卿降為士了。
防叔奔魯后,生了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公元前551年農歷八月二十七,叔梁紇家傳來響亮嬰啼聲,一個皮膚黝黑、骨骼粗壯、頭頂中間凹四周高,上面還有些黑疙瘩(估計是嬰兒胎脂)的小孩出生了。沒人能想到,他長大后會成為“圣人”,而且比先祖中的“圣人”們更加偉大。(盛夏)【原標題:孔子與宋——“祖先之國 夢回之地”系列之一 宋國是孔子的“祖國】
圖為位于夏邑縣劉店鄉王公樓村的孔子還鄉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