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群英譜
著名烈士陵園
【鄭州北伐軍陣亡將士墓地】是愛國將領馮玉祥為北伐軍陣亡將士修建的英烈祠,并取“碧海丹心,血殷黃沙”之意,題名“碧沙崗”。公園內還建有聶榮臻題詞的“北伐將士紀念碑”。
地址:鄭州市碧沙崗公園內。
【鄭州烈士陵園】陵園內有革命烈士墓區、吉鴻昌烈士墓、革命烈士紀念碑及紀念碑廣場、烈士事跡陳列館、四將軍紀念亭、解放鄭州紀念亭和國防教育園等。革命烈士紀念碑上刻有周恩來總理的題詞: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國防教育園內陳列有飛機、大炮、坦克等兵器。
地址:鄭州市西南部,毗鄰黃崗寺村。
【開封市烈士陵園】主要紀念建筑物有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革命烈士骨灰堂、革命烈士紀念碑、革命烈士英名碑、解放開封戰役犧牲的無名烈士公墓、粟裕將軍骨灰敬撒處、國際和平戰士夏理遜大夫墓碑等,收藏有烈士事跡資料、烈士遺像、遺物、紀念品等。
地址:開封市北郊白塔村南。
【水東烈士陵園】1945年3月,最早為中共冀魯豫第十二地委為紀念在創建和鞏固水東抗日根據地過程中犧牲的抗日英烈,在水東抗日根據地中心區杞縣城南興建的“水東革命烈士陵園”。1945年10月被國民黨軍隊損毀。1987年在現址重建。
地址:杞縣城西關外護城堤內。【四一二陣亡將士暨殉難同胞公墓碑】1941年4月12日至20日,日偽軍1.5萬人兵分五路向豫北沙區抗日根據地(今內黃一帶)進行大規模的“掃蕩”,八路軍第二縱隊與地方武裝一起進行了艱苦的反“掃蕩”斗爭。為悼念陣亡將士和死難同胞,1942年5月,晉冀魯豫邊區黨委隆重召開紀念大會,并刻建了四一二陣亡將士暨殉難同胞公墓碑。
地址:內黃縣城西南的白條河園林場東側。
【新鄉市烈士陵園】主要紀念建筑物有烈士公墓、烈士事跡陳列館、骨灰堂、四十七烈士合葬墓和烈士墓群等。
地址:新鄉市區宏力大道中段。
【焦作市烈士陵園】始建于1945年,是原太行軍區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烈士陵園。陵園內安葬有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革命先烈。園內現存有1945年11月修建的太行四分區抗日烈士紀念碑,上有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軍區政委鄧小平的題詞。另有烈士墓碑碑廊和中華英烈百人石刻像等。
地址:焦作市中心城區。
【淮海戰役陳官莊地區殲敵紀念館暨烈士陵園】是淮海戰役中消滅敵人最多、取得成果最大的一次勝利。陵園內的主要紀念建筑物有陳官莊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烈士公墓、陳官莊淮海戰役紀念館和烈士事跡陳列館等。
地址:商丘市永城市陳官莊南側。
【竹溝革命烈士陵園】1959年1月興建。陵園內有陳列展廳、竹溝革命烈士公墓和竹溝革命紀念碑、竹溝革命紀念碑林等。竹溝革命紀念碑的碑名為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離革命烈士陵園不遠,有著名的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
地址:駐馬店市確山縣竹溝鎮。
【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始建于1957年。主要建筑物有大門、浮雕墻、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堂、烈士事跡陳列室、英烈廣場、流芳園等。園內陳列和珍藏著朱德、鄧小平、李先念、徐向前、許世友、李德生、劉華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筆題詞及珍貴的烈士遺物4500余件,安葬著近百位革命烈士、老紅軍和紅軍將領。
地址:信陽市新縣白馬山東側。
雄師戰中原
著名戰役戰斗遺址
【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司令部舊址】現存青磚灰瓦建筑14間,為當年支隊司令員皮定均、政委徐子榮、副司令員方普生等的辦公地和住地。1945年八路軍河南軍區、河南區黨委進駐登封,先遣支隊改稱河南人民抗日軍第一支隊,仍在此地堅持抗戰。
地址:鞏義市城南30公里涉村鎮上莊村。
【豫東農民起義舊址】始建于明代。1927年3月,吳芝圃等在何家宗祠宣布成立豫東農民自衛軍聯合辦事處。隨后,河南省農協主席、省農民自衛軍執委會委員長肖人鵠和中共豫區委豫東特派員張海峰等將杞縣、睢縣的農民自衛團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河南別動隊。5月23日,肖人鵠、吳芝圃等在何家宗祠宣布舉行豫東農民起義,并于次日攻占了杞縣縣城,建立了政權機構臨時治安委員會。何家宗祠是大革命時期豫東農民運動的策源地和豫東農民起義的指揮中心。
地址:杞縣城南10余公里的何家寨村何家宗祠。
【抱犢寨剿匪激戰地】此寨地勢極為險要,歷史上為土匪盤踞之地。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曾三打抱犢寨。1946年11月,豫鄂陜四分區政委黃林率部攻打山寨,匪首李大先憑險頑抗,雙方激戰一晝夜,后解放軍撤圍南下。1947年11月,三川鎮惡霸謝潤玉盤踞此地。陳賡兵團三十八軍五十五師一部第二次攻打抱犢寨,歷時七天七夜,終因傷亡慘重未能攻克。1948年8月,豫西軍區在副司令員文建武指揮下,經過32晝夜的圍困,才將山寨攻下。為解放抱犢寨,解放軍干部戰士先后有200余人壯烈犧牲,埋骨山下。
地址:洛陽市欒川縣西北33公里處。
【中原軍區、中原野戰軍司令部舊址】1948年5月26日,劉伯承、鄧小平率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司令部駐扎此處。在半年之內,先后召開了旅以上干部政治工作會議、團級以上干部會議和縣團級以上干部會議。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等在此部署、指揮了宛東、開封、睢杞、襄樊、鄭州等重大戰役,摧毀了國民黨中原防御體系,為發起淮海戰役奠定了基礎。
地址:平頂山市寶豐縣商酒務鎮北張莊村。
【奇襲八公橋戰斗指揮部舊址】1943年11月16日,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曾思玉等部,突襲汪偽二方面軍孫良誠部總部所在地八公橋,俘虜偽二方面軍總參謀長以下3200人,繳獲大量軍需物資。現指揮部舊址保存有楊得志、黃敬、段君毅等用過的辦公桌、床等物品,陳列室內還有首長題詞等珍貴文物數百件。
地址:濮陽縣八公橋鎮史家寨村。【司堂農民暴動舊址】1928年2月12日,中共許昌縣委成立農民暴動指揮部,帶領司堂一帶的100多名赤衛隊員,沖進磨李村保董余金池家中,將其擊斃。隨后,在周圍村莊內打土豪、焚地契、開倉分糧。14日,國民黨河南省政府急派軍隊進行鎮壓,先后逮捕農民120多人,暴動領導人薛朝立等數十人壯烈犧牲。現有紀念碑一座。
地址:許昌縣蘇橋鎮司堂村。
【李館地道戰舊址】李館地道開挖于抗日戰爭時期,以本村為前站中心,南連任莊等5村,東沿故黃河大堤直通湯水口,北與曹縣塔灣等10余個村莊相連,全長約25公里。在地面以下1.5米左右,高1.7米,寬1米,可容納1.4萬余人。1958年因山東省修建太行水庫,地道基本被水淹毀,現僅存長130米的一段。
地址:商丘市民權縣北關鎮舊李館村。
【劉鄧大軍強渡汝河正陽雷崗激戰紀念地】重要戰區在油坊店鄉的大雷崗和汝南埠鎮的小雷崗之間,長約1.5公里。1947年8月23日,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強渡汝河,并與敵人在大小雷崗進行了激戰。這一事跡曾以《千里躍進大別山》為題編入了小學語文教材。現修建有紀念公園、烈士陵園等。
地址:駐馬店市正陽縣汝南埠鎮和油坊店鄉境內。
【紅二十五軍血戰獨樹鎮遺址】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名義開始長征。26日抵達方城縣境內,準備在獨樹鎮七里崗穿越許(昌)南(陽)公路進入伏牛山區。當接近許南公路時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猛烈阻擊,軍政委吳煥先指揮紅軍同敵人進行了白刃搏斗。天黑后,紅軍陷入了數萬敵軍的前后夾擊之中。軍首長遂決定連夜突圍,在當地地下黨員張星江等的引導下,繞道保安以北的沈莊附近越過許南公路,進入伏牛山區。七里崗戰斗中共有20名紅軍戰士英勇犧牲,包括劉華清在內的數十名指戰員負傷。1997年,方城縣政府在當地建造了紅二十五軍戰斗紀念碑。
地址:方城縣獨樹鎮。
【中原突圍部隊搶渡丹江激戰地】1946年7月12日,中原軍區司令員率北路突圍部隊進抵淅川丹江東岸。13日,由當地老鄉做向導,從大溝口、人字坑附近大漫灘處搶渡丹江,經一天一夜的努力,部隊全部渡過丹江。因敵機轟炸,在渡江過程中有300多名戰士被江水卷走,壯烈犧牲。現渡江處樹有“中原突圍部隊搶渡丹江紀念碑”。
地址:南陽市淅川縣老城鎮的紫山槐坡。
【金剛臺紅軍洞群】1934年紅二十五軍長征后,鄂豫皖蘇區的斗爭形勢更加艱苦。為保存有生力量,主持赤城中心縣委工作的二區蘇維埃主席張澤禮率少數武裝轉移到金剛臺。后又將部分女戰士編為一個婦女排,在金剛臺開展游擊戰爭。在3年的時間里,商南游擊大隊便衣隊和婦女排一直住在金剛臺的山洞里,直到1937年9月才參加了新四軍第四支隊。金剛臺有大小洞穴70多處,紅軍經常居住的有豹虎洞、涼子洞、水簾洞等10多個山洞,被后人親切地稱為“紅軍洞”。
地址:信陽市商城縣東南大別山金剛臺。
【北向店戰斗舊址】1947年12月14日,劉伯承率后方指揮部、中原局機關等到達北向店何小寨,國民黨整編第十一師也在此時進抵此處。雙方都于14日凌晨在北向店一帶宿營,敵我宿營地相互交錯,形勢萬分危急。劉伯承司令員處險不驚,指揮部隊沉著迎戰。經過一整天的拼殺,劉伯承率指揮部安全轉移。北向店遺址安葬著此次戰斗中犧牲的數百名烈士。
地址:信陽市光山縣北向店何小寨。(張守四 牛珂珂(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原標題:清明,踏上紅色中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