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guān)注
燧人取火濟天下,閼伯司火照神州。
這里,長眠著“火祖”燧人氏。
這里,供奉著“火神”閼伯。
火的精神、火的力量在這里發(fā)源,隨著黃河的浪頭向東方奔騰,激蕩起翻滾不息的火文化。
這里就是——古城睢陽,火文化的源頭,火文化的故鄉(xiāng)。
商丘這個地方位于北緯34°23′到34°24′之間,這個是古代的天臍線,這就決定了這個地方具有其他地方所不具備的地理優(yōu)勢。燧人氏在古商丘睢水流域的湯谷陽谷建立了中華第一都。
尋章摘句:
文明之火在睢陽點燃
火,并非從出現(xiàn)之日起就具有文化元素,鉆木取火的出現(xiàn)使火正式被賦予文化內(nèi)涵。因此,發(fā)明鉆木取火的燧人氏就是火文化的開創(chuàng)者。
燧人氏是舊石器時期氏族的首領(lǐng),是伏羲、女媧的“父”族,世代子孫均稱“燧人氏”。關(guān)于鉆木取火的發(fā)明人,史料一致公認是中國古代的“三皇之首”——燧人氏。
《世本·作篇》中說:“燧人造火。”
《韓非子·五蠹》記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民食果?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遺記》載:“國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后世圣人變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萬物,乃至南垂。目此樹表,有鳥若(號鳥)(拼字),以口啄樹,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鉆火,號燧人氏。”
《太平御覽》卷七八引《禮含文嘉》載:“燧人始鉆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于禽獸,遂天之意,故為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