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修繕錯失1500萬
項城市政府2002年就欲修繕舊居,但因顧慮袁世凱身份,又兩次放棄。
“其實,從2002年開始,項城市政府就已著手研究保護袁氏故居。”文化局副局長秦濤說,但一直讓人猶豫的是,對于袁世凱的歷史評價是否會對文化保護起到負面影響。“所以具體措施遲遲未開展。”但是,2003年研究中國近代史成為熱潮,對袁世凱的歷史研究也越來越多。這讓項城市政府看到了保護袁氏故居的希望。
從那年起,不斷有學者來考證袁世凱的生平和歷史事件,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袁氏舊居也是從那時候,普通游客才逐漸多了一些。項城文化局資料顯示,關于呼吁保護袁氏舊居的留言簿,在不斷累積下,已有一尺多高。
袁啟姝說,她和母親都曾接待過許多歷史學者。“我母親念過書,對家族的事知道很多。”雖然袁啟姝文化程度不高,但她說話時仍表現得急緩有致。
周口師范學院中文系教授王劍多年研究袁世凱舊居。他說,項城作為袁世凱的出生地、應該加以保護和開發。“應該把袁氏家族的淵源挖掘出來,這樣在打造袁氏舊居旅游景點同時,影響才能擴大。”當項城市內支柱產業蓮花味精陷入困頓后,項城市政府決定開發袁世凱舊居、發展無煙工業。
“當時的市領導跑了半年省政府,年底有了眉目。”11月27日,袁世凱舊居保護規劃組成員、項城博物館館長張金云說,河南省文物局及河南省財政廳都支持,將袁世凱舊居建成豫東南的一個重點旅游景點。
據張金云介紹,當時省財政廳領導曾表態,袁氏舊居一期保護工程,省里可撥款1500萬元。
此后,回到項城的市領導招集各套領導班子,進行反復研究時,以“考慮到袁世凱的歷史問題,可能造成負面的政治影響。”最終決定暫不啟動保護工程,也就錯過了省里的資金支持。
2005年7月12日,河南省文物局下發了《關于項城袁氏舊居保護規劃方案的批復》。
當時鄭州凱旋發展有限公司愿意投資保護規劃工程,跟政府進行過實質性接觸,并多次到實地考察后愿意投資開發袁氏故居。
“最后還是考慮到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政府并未與其簽約。”張金云說,當地政府方面很擔心對于敏感的歷史文物進行保護規劃,而引發重大政治影響,所以處理起來就非常謹慎。
袁啟姝一直關心著政府對袁氏舊居的態度,在長年動蕩坎坷的經歷中,她也深知袁氏身份意味著什么,“但畢竟人的出生是不能選擇的啊。”
全市動員保護舊宅
在“文物保護與歷史評價無關”的觀念下,項城市動員全體市民捐款保護舊宅。
項城市在得到河南省正式批復后最終下決心開始對袁氏舊居進行保護。2005年底,項城博物館以袁氏舊居是省級保護文物、歸政府所有為由,無償收回袁氏舊居的管理權。
“文物保護跟歷史評價無關,是市政府立項的前提。”見證了整個袁世凱舊居立項保護過程的張金云說,這個觀念是影響政府決策的基本前提。
2006月10月底,河南省第八次黨代會上,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提出“將河南文化大省建設成文化強省”的思路。
在這次會議上,項城市委書記李明方,特意強調了要做好袁氏舊居的維修保護工作。
“我們就是響應省委的號召,市政府決定啟動擱置兩年多的袁氏舊居維修保護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秦濤說。
一項“為保護袁氏舊居,營造良好氛圍”的動員活動在項城大張旗鼓的進行了。
2006年11月2日,項城市袁氏舊居維修保護及基礎設施建設動員大會在市委黨校三樓會議室召開,會議主要內容是動員全市人民向袁氏舊居修復工程進行捐贈,盡快對袁氏舊居進行維修保護及基礎設施建設。
在會議上,項城代市長鄒洪指出,“不能將袁世凱以前的行為和發展一個城市相抵觸”,并號召各單位“從捐贈到拆遷安置,扎扎實實落實各項工作任務”。
11月8日,袁世凱故居維修工程市政府機關捐贈儀式舉行,市里多名領導都帶頭捐了款,其目的是“動員全市廣大干部群眾,通過我為家鄉做貢獻自愿捐贈的方式,籌集資金”。
在項城市民的印象里,也就從11月10日左右開始,項城電視臺一套,開始全天滾動播出項城主管文體宣傳的副市長何明照,關于袁氏舊居維修項目捐款的動員講話,后來還增加了捐款積極單位領導講話等環節,市環保局以及市里幾所中學的領導,都在電視上發表過“捐款感言”。
在電視動員中,還說明了自愿捐款的獎勵,100元贈門票5張,10000元發永久紀念冊,100000元以上可以參股入股等詳細獎勵規則。
“聽到后,感到很高興。”袁啟姝說畢竟是自己家的老房子,“如果政府來讓我捐,我肯定會捐的。”
強制募捐風波
秦濤說,“由于一些單位執行不當,出現強制攤派現象。”這差點使舊居開發計劃流產。
2006年的捐贈動員卻又為袁氏舊居的保護開發平添風波。
11月21日,河南《東方今報》以強制捐款為主題的稿子發布以后,引起全國范圍內的很大爭議。當日有河南媒體報道,項城市“捐款標準”為,科級公務員500元,副科級200元,普通公務員100元。
“我們也是在電視上看到的,單位事先也沒有什么動員會。”11月26日,項城第二實驗中學老師李成龍(化名)對記者說,11月10日,他看到單位黑板上寫出通知,從每個教師2005年欠發的工資中扣除100元,作為袁氏舊居修建的捐款。
“修袁氏舊居這是個好事,扣錢的方式不是很恰當。”李成龍說,十幾年了,一般政府號召捐款,都是這么直接平攤到一個人身上,十塊二十塊的,這次雖然數額大些,大家也沒太激烈的意見。
11月26日,記者了解到項城蓮花味精有限公司的工人,也從工資中扣除50、100元作為“捐款”。
“市政府動員捐款的主要目的是,營造全市人民關心袁氏舊居修建,營造全市人民支持的氛圍,讓各級單位都動起來,為龐大的系統工程做一個良好的鋪墊。”秦濤說。
“市政府下文是自愿捐款,絕對不是強制的。”多名項城政府官員表示。
“至于有些單位,出現了扣工資或者強制性的攤派,那是具體執行上的問題。”秦濤說。
之后,項城市政府尤其是相關的文化部門面臨巨大壓力。“電視滾動播放的講話停播,還有項城政府網上的一些關于募捐的新聞、帖子也都消失了。”當地記者說。
“修袁世凱舊居是個好事。項城除了味精就沒什么,我們也是希望有個旅游的地方,對發展經濟也有好處。”主動捐款100元的交警王芳說。
“那篇稿子刊發以后,又在全國引起爭議。原已啟動的計劃也突然暫停。”張金云說。
“11月25日,市政府領導接到上級領導電話,肯定袁世凱舊居保護規劃的必要性,才準備繼續把項目搞下去。”11月27日,張金云說。
舊居重修生死未卜
舊居開發三年所需6500萬元,最后資金能否全部到位,秦濤也不清楚。但他更擔心的還是袁世凱的歷史身份問題。
11月24日,項城的天很陰,許多街上,都彌漫著味精生產線上散發出來的嗆人的味道。
項城市委宣傳部吳科長介紹,項城前些年發展快,就靠蓮花集團的味精撐著,但是這兩年蓮花集團效益不行,“前年財政收入說是1億9千萬,其實這個數字也不到,去年也不過2.2個億,剛夠發工資,哪有錢投資袁世凱舊居保護規劃?”在《袁世凱舊居規劃書》中,基本恢復袁氏舊居原貌,建設袁寨新村等,預計三年投資達6500萬元。
據秦濤介紹,整個項目的資金分為四大塊,一是項城政府財政撥款,預計總投入2000萬;二是向河南省政府申請專項資金;三是積極尋求企業投資;四是利用社會閑散資金、募股分紅,成立袁氏宗親聯誼會以及各種形式的自愿捐款。
“這些都是連在一起的,只有本地先動起來,至少讓領導和投資商看到我們的努力,才有可能獲得專項資金和投資。”秦濤說。
然而,市政府財政連續兩年窘迫,原本“自愿捐款”的美好愿望,又因為基層執行不當捅了婁子,基本停了下來,通過“本地動起來,讓領導和投資商看到努力,爭取獲得專項資金和投資”的思路,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這幾年,來袁世凱舊居參觀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五一和十一假期,最多的時候一天達到幾百人。”秦濤說,但是他卻不愿透露近年的游客人數。
根據《袁世凱舊居規劃書》預計,2009年整個項目完工后,袁世凱舊居年均旅游人次為36.5萬人次,門票按20元/人計,年收入為730萬元;相關產業每人消費10元,年收入365萬元,袁世凱舊居年均利潤總額為1035萬元。
“但是項目完成后,能否取得這樣的預期效果仍是未知數,這也是我們想募股分紅所擔心的。”11月30日,項城一家房地產公司馬經理說,是不是參與入股,現在還下不了決心。
11月29日,秦濤介紹,目前已有省內大公司跟項城政府接洽,并到實地考察過,準備商討相關投資事宜。
除了項目資金問題以外,當地政府擔心的顯然還是袁世凱的歷史評價問題。在《袁世凱舊居規劃書》中,一再強調“文物保護跟歷史評價無關”,秦濤說。
對于2005年之后,圍繞袁氏舊居展開的曲折風波,侯金亮就不清楚了。他不再是這個舊宅的管理者,而只是被政府聘請的守夜人了。
每天,侯金亮會倚在西院門口,抽著煙,背后的墻上,掛著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的黑白照片。侯金亮經?吹皆瑔㈡驄D來院子里閑逛。
他心里還是覺得政府能收回舊居還是好的,畢竟他一個人沒有那么多錢,做好這個事。“真能修好了,對袁啟姝心里肯定是個安慰吧。”(孫勇杰)【原標題:袁世凱舊居四年重修一波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