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生地河南鹿邑的“四大稱謂”
悠悠的歷史長河,有曲有彎,亦急亦緩。就是她,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鼻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謚號聃)的出生地河南鹿邑贏得了“四大稱謂”,即“老子故里”、“道德真源”、“道教祖庭”、“李姓之根”。
老子故里
位于河南省鹿邑縣城東5公里處的太清宮鎮,有一座馳名中外的“太清宮”。這里,就是老子的誕生地,也是歷朝歷代供奉祭祀老子的祠廟。
“太清宮”和“升仙臺”(俗稱老君臺)一起,于1978年被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審批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后漢書》記載:“太清宮建于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名“老子廟”。當時漢桓帝兩次派大臣到鹿邑朝拜老子建老子祠,并立老子祠碑。”
唐朝帝王對老子更是尊崇有加,自稱是老子后裔,尊老子為“圣祖”,以老子廟為“家廟”。唐高祖李淵在武德三年(620年)封老子為始祖,“大興土木建造宮闕殿宇如帝者居”。高宗李治于乾封元年(666年)“幸老君廟”,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創建祠堂,稱“紫極宮”,玄宗李隆基改“紫極宮”為“太清宮”。武后武則天于光宅元年(684年)追封李母為“先天太后”,擴建李母廟為“洞霄宮”,俗稱“后宮”,其規模相當宏大,建筑風格一如長安王宮。當時的太清宮占地八頃零七十二畝,周圍四十里,樓臺殿閣六百余間,其氣勢宏偉壯觀,建造精致華麗,金碧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