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美齡歌舞廳看上去貌不驚人,當年出入的可都是顯赫一時的人物。
老外力捧避暑地
100年前,兩名美國傳教士李立生和施道格一起登上雞公山,這里的氣候和山色讓兩位異鄉客流連忘返。由于他們的意外發現,聚居武漢的外國商人和傳教士,以及中國的富商、軍閥紛紛到雞公山開辟"領地",建起了一幢幢樣式各異的別墅……雞公山遂成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幽山喧自美國人
上世紀初,雞公山還處于半原始狀態,除了山下平漢鐵路上火車的轟鳴外,沒有什么能驚擾她香甜純凈的夢。李立生和施道格初次登山時看到的,不是如今的一幢幢別墅洋房和香車美女,而是從沒見過世人的飛雉奔狐。
雞公山地處中國九大名關之一的武勝關關口,被人們稱為"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一塊兒寶地。千百年來,無數壯士在此縱橫馳騁,血染沙場。至少 4600年前,黃帝和蚩尤在此血戰;春秋時期,吳國名將孫武、伍子胥等率大軍由東向西奔突而來,奪取雞公山四周的九里關、武勝關、平靖關等"義陽三關",然后揮師南下,占領楚國都城郢。此后,王仙芝、黃巢、岳飛、朱元璋、李自成等風流人物,都先后涉足此地。抗戰時期,蔣介石曾坐鎮雞公山,指揮武漢保衛戰。
無論是黃帝、蚩尤逐鹿中原之時,還是蔣介石指揮抗戰之時,千百年來,雞公山從來都是這樣一副脾氣:每到夏季,山上都清爽涼快,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
雞公山的主峰酷似雄雞引吭高歌,這正是其名字的由來。山中溪流泉涌,林深木秀,珍禽競奔,百鳥爭鳴,天然美景如畫。
遺憾的是,多少年來,雞公山一直是浴血廝殺的戰場,她的美麗鮮為人知。直到公元1903年,遠涉重洋的李立生和施道格發現了雞公山的魅力。(圖1)
美國人李立生于1901年偕夫人及子女到達信陽。他聯合基督教鴻思會、美挪路望會的教徒,成立了"豫鄂信義會",在信陽東五縣廣建教會組織。李立生和施道格的登山游覽,改變了雞公山的命運。
憑自己的經驗和直覺,李立生和施道格堅定地認為:這是一個避暑的好地方,完全可以成為名震天下的避暑勝地。1903年9月15日,他們在向當時的信陽知州曹毓齡送了一點小禮之后,用156兩白銀從自稱擁有雞公山地權的大地主葉接三手里購買了長1.5公里、寬約1公里的隨田山場。李立生和施道格在買來的土地上興建了4幢別墅。次年,施道格又用562兩白銀在山上購買了方圓2.5公里的土地,建房兩幢。
雞公山位于豫鄂兩省交界處,南離武漢不過180公里。李立生、施道格占據雞公山后,得意洋洋地給駐漢口的美國領事館發去喜報,夸耀自己的功績。美國領事到山上一看,果然山水優美、氣候宜人。與有"大火爐"之稱的武漢相比,這里簡直是天堂。這個領事回去后,寫了很多文章,在西方的報紙上極力贊譽雞公山的林翠泉清、清涼宜人。武漢、上海、廣州等地的洋人們聞風而至,先后有20多個國家的教士、商人到雞公山上大興土木。在外國人的力捧之下,雞公山20 世紀初一舉成名,和廬山、莫干山、北戴河一起,成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
-英人育林護植被
除了李立生和施道格外,在雞公山的發展史上,還留下了一個外國人的名字——波爾登。在雞公山保護區李家寨保護站,有一片挺拔的落羽杉林。在落羽杉下,一個個小佛爺似的塊莖破土而出,這些就是雞公山有名的落羽杉氣根。落羽杉林中,有一座波爾登亭。這個亭子紀念的就是對雞公山百年輝煌作過獨特貢獻的英國人波爾登。(圖8)
波爾登1911年來到中國,就任北洋政府農商部林務顧問。在上世紀20年代,他來到雞公山研究培育植物,并將英國的池杉、落羽杉引進雞公山試種,最終使雞公山成為中國池杉、落羽杉的母林基地。
作為大別山支脈的雞公山能夠成為避暑勝地,是與其極高的森林覆蓋率分不開的。在波爾登的協助下,從1918年起,北洋政府交通部京漢鐵路局造林事務所所長韓安,在信陽縣南雞公山收購荒山數萬畝,開辟苗圃25處(每處面積200畝),選擇適宜做枕木、電桿用的樹種,大量育苗造林。波爾登與韓安的工作開了中國營造護路林之先河。
1920年,馮玉祥將軍任旅長時駐軍信陽。他看到韓安經營的鐵路苗圃中苗木茁壯蔥蘢,極為贊賞。馮玉祥與韓安是安徽巢縣同鄉,又是同庚,而且同是貧苦出身,同樣憂國憂民。諸多因素促使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韓安向馮玉祥多次陳述森林的重要作用,馮玉祥從善如流,親率所屬部隊在雞公山一帶進行植樹造林。韓安則提供大量苗木,并給予技術指導。經歷年造林,雞公山原有的天然次生林得到了逐步改造,中原名山呈現出林木蒼郁繁茂、鳥獸畢集的風貌。1988 年,雞公山被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經過韓安、波爾登、馮玉祥等人的精心培育,雞公山的林木更加茂密。到20世紀30年代,雞公山共有各類植物2000多種,森林覆蓋率高達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