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老君臺般巍峨古樸,歷盡滄桑;如《道德經》般玉韞珠藏,深奧無窮;如宋河佳釀香甜綿凈,醉人魂魄;如渦河之水慷慨奔放,源遠流長。
是先賢老子的故里,是孔子問禮的驛站,是道教哲學的家園,是農耕文化的沃土,是李氏宗族的根源……
這是鹿邑,燦爛的文化在這里施以濃墨重彩,厚重的歷史在這里鑄下不朽的篇章。她恰如一頭古老而美麗的神鹿,在一次次獲得新生,一次次地煥發新的青春,風馳電掣地飛奔遠方。她的綽約風姿和一日千里的滄桑巨變令人生出對這片故土的迷戀情結,小河一樣流淌在心里,時時沖起的波瀾是對這片熱土的聲聲呼喚……
這是一片鐘靈毓秀的土地。鹿邑是古代智慧大師老子和睡仙陳摶的故里。老子的著述“綜羅百代,廣博精微”,說盡世間至理,誠服天下文人。唐宋時期,許多帝王將相親謁老子。“猶龍遺址”,把《道德經》作為治國之本。歷代文人學士謝靈運、杜甫、蘇轍、范仲淹、歐陽修等都曾到此采風,汲取營養,并留下了大量尊老崇道、詠物狀景的珍貴詩篇。晉朝尚書牟秀在游覽太清官時寫下了“深哉伯陽誕此靈,姿研精玄奧幽贊”的詩句,感嘆鹿邑人杰地靈。歐陽修出任亳州太守,以“吾州仍得治仙鄉”引以為榮,并希望自己能“終老仙鄉作醉鄉”。魯迅先生說,不讀《老子》書,不知中國文化。德國哲人尼采評論《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尤其是近年來“老子熱”在世界范圍內的悄然興起,鹿邑成了世人景仰的圣地。這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早在5億7萬年前,當中華故土還沉浸在浩瀚的大海深處,這里就出現了大片古陸,成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之一。這里文物薈萃,名勝繁多,猶如璀璨明珠,向人們展現華夏民族數千年的輝煌歷史和燦爛現代文明,以豐厚的文化意蘊和無窮的魅力名揚古今,享譽中外。欒臺遺址的縹渺空靈,升仙臺的清幽典雅,太清宮的莊嚴肅穆,瀨鄉溝的神奇傳說,白云庵的道家風范,洞霄宮的撲朔迷離,望月井的詩情畫意,御書碑刻的細膩精美,紫氣園的構思奇巧,老子紀念塔的規劃宏偉……都仿佛在訴說著這片土的崛起與沉寂,興盛和衰落…”,她的一顰一笑,讓人癡迷,讓人神往。這是一片美麗富饒的土地。這里氣候溫和,水草豐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四季如畫。春日融融,萬物叢生,滿園威蕤新綠;夏日炎炎,生機無限,金黃的田野—望無際;秋日綿綿,廣闊的大地似五彩絲線織成的錦緞,向遠方無限伸展和繽紛的彩霞渾然一體;冬日寒凝,瑞雪皚皚,溫室農業星羅棋布,遍地銀裝素裹。鹿邑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大自然的豐厚恩賜,似一支如椽大筆把平川百里、一望無垠的鹿邑大地揮灑得異彩紛呈,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幅糧茂林豐,果香花紅,斑瀾多彩的秀美畫卷,在這里你會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溫馨富庶的內在真諦。鹿邑先后被國家命名為糧食生產百強縣、造林綠化先進縣……’最近又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中國老子文化之鄉”。老子故里正像—條巨龍,乘改革開放之東風,騰飛在新的世紀里。
(原標題:老子故里抒懷孔令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