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臺灣出版社出版的漢語字典較少,且多已失修多年。目前還活躍的主要出版社辭典大致有:三民書局的《學典》,遠流出版社出版的《遠流活用中文大辭典》,國語日報辭典(與《現代漢語詞典》相似),臺灣商務印書館《辭源》等。臺灣還出版過《國語辭典原編本》和《重編國語辭典》,而已有7年未修訂。
據青年詞典工作者朱績崧介紹,香港、臺灣的漢語詞典收詞較為開放,外來詞出現較多,這與兩地的歷史有關。香港曾受英國殖民統治,英語較為強勢,因此留下很多進入漢語的詞匯。而臺灣受到日本殖民,日語對漢語新詞整體影響也不小。
當談到iPad等為何不能給出一個漢語翻譯的疑問時,朱績崧解釋說,這些詞的翻譯首先要經過時間和使用者的考驗,還要經過詞語“主人”的認可。“比如‘iPad’,蘋果公司如果不認可我們的漢語翻譯,那就牽涉到版權問題。”朱績崧舉例說,“google”在沒有漢化翻譯前,翻譯多種多樣,但公司一旦宣布翻譯成“谷歌”,此后再翻譯成其他的都是錯誤的,這牽涉到“商標翻譯、名從主人”的原則。朱績崧認為,漢語詞典收錄原則不妨開放一些,比如現在還沒有普遍接受的版本的外來詞,可以收錄,等到出現普遍接受的漢譯后,再收錄漢譯也未嘗不可。(原標題:港臺漢語詞典收詞較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