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國寶還是垃圾?
2012/11/5 16:02:0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洛陽博物館館長王繡一提起唐三彩,心里就像窩了團茅草:幾年前,她隨洛陽市政府一個代表團訪問韓國,送給韓國朋友的禮品中有唐三彩龍頭企業洛陽美術陶瓷公司生產的唐三彩,韓國朋友對中國這一國寶珍愛無比。
不久,韓國朋友回訪洛陽,在洛陽飛機場道路邊及白馬寺的地攤上,發現了灰頭土臉的唐三彩,一經問價,30元一件大馬,10元錢就能買一套小六駿!韓國朋友瞪大了眼睛:“你們送給我們的禮品竟然是這么便宜的路邊貨?”王繡雖然解釋此陶非彼陶,但還是尷尬極了。
2001年8月,記者在洛陽唐寺門附近的高速公路上,看到道路一側一溜排著數十家賣唐三彩的小攤,這些唐三彩經風吹日曬加上做工的粗糙,已看不出絲毫的大唐遺韻。
熱心的老板并不欺客:“這件大馬35元你拿走!這要在國營商店啊,350元你也拿不走!”記者問:“你這是不是那種粗制濫造的產品啊?”小販并不以為然:“進了店里是精品,擺在路邊就是粗制濫造了?有人買就是好東西,我看這跟店里的沒區別!”
果真是沒區別嗎?國寶唐三彩為何淪落馬路邊呢?行家指點說,一哄而上的無序生產使唐三彩不再“物以稀為貴”,你若真想弄個究竟,到孟津縣朝陽鎮南石山村走一遭,那里是生產唐三彩的“專業村”,再到美陶公司比較一下,就有答案了。
南石山村,在洛陽的邙山嶺上。邙山是埋葬歷代帝王的“風水寶地”,故有“生在蘇杭,葬在北邙”一說。這里古墓遍地,洞穴密布,俗稱“無臥牛之地”。清末以來,這里就有制作仿古唐三彩的傳統,解放后得到進一步發展。改革開放以后,鼓勵一部分人富起來的政策更激發了當地人的積極性,高潮時,這里的200來戶幾乎家家都生產起了唐三彩。
10月16日,記者乘車來到了朝陽鎮,南石山村距朝陽鎮還有幾公里,幾個開三輪車的過來搭話,車主很熱情,問:“是到南石山村訂貨的吧?”記者反問:“你怎么知道?”“嗨,像你們這種外地人我拉得多了,十有八九是訂貨!”
走進村莊,記者首先感到是村里的小康氛圍。幾乎家家都是2至3層小樓,不時有面包車或小汽車經過,據說這都是村民自己買的車。不少院子里有隆隆的聲音,那是生產唐三彩用的球磨機在響。記者看了幾家家庭工廠,一般都比較簡陋,一座座小土窯爐令人有身處磚瓦場的感覺。
有人在把唐三彩毛坯往窯爐里放,記者仔細看了看他腳下的毛坯,那造型不怎么樣,再看看那些已燒成的馬和駱駝,沒有任何商標標識。問一位正在忙的工人生意好不好,回答說“還行”。問生產出來的有沒有不合格產品,這位工人很奇怪:“啥叫不合格?只要不缺胳膊短腿都合格!”
馬路邊攤主說,他們出售的唐三彩都是這樣的家庭工廠生產的,便宜。便宜同時也就意味著產品質量無法保證。據知情人講,有些工廠沒有技術能力,產品造型上不去,他們就買來好產品,用鋼鋸鋸開,翻模后再造。有些家庭工廠偷工減料,把生產原料中好的貴的省掉或以次充好,有些偷稅漏稅,這樣價格自然就下來了。
高水旺,是南石山村洛陽九朝文物復制品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是村里惟一為產品注冊商標的,在談到近來社會上對個體作坊一片打殺聲時,他有自己的看法。個體作坊不意味著出不了精品。南石山村制作唐三彩歷史較早,1983年南石山村生產的“勾頭黑馬”獲得了國家農牧漁業部優質產品獎。他制作的仿古唐三彩,一直保持著人工操作的傳統手工藝,保持了唐三彩古色古香、渾厚質樸的大唐韻味。他的作品曾榮獲首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品博覽會金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他“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他承認村里現今一部分人為追逐利潤而不擇手段:為壓過其他同行,就降低價格,進而不顧質量,壓低成本。其他人一見也紛紛仿效。這種不顧長遠利益的做法必將導致世人用當年看待溫州的目光來看待南石山村。現在有幾十戶已經嘗到了由此帶來的苦果,因價低無利而關門。
制作唐三彩無疑為這個村莊帶來了富裕。但是它究竟帶來了多大利潤呢?對那些制作粗劣產品的家庭有沒有一個說法?記者來到了村支書家。敲開門,村支書皺著眉頭沒等聽完話就說:“不感興趣,不知道,你去問鎮政府好了。”記者不氣餒,又找村長,村長不在家。出得村來,恰遇上來時的那位三輪車車主,他熱心地指著路邊一排房子介紹:這是村長家的唐三彩工廠,那邊是村支書家的。
出自個體作坊良莠不齊的唐三彩哄搶市場后,受到最大沖擊的就是美陶公司。
20世紀80年代,洛陽美陶公司的事業如日中天。它生產的九都牌唐三彩于1983年獲得國家金獎,并走向54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國禮先后贈送給了30多位國家或地區的元首。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給洛陽美術陶瓷公司來函稱:自1981年以來,胡耀邦等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曾多次選用你廠制造的唐三彩大馬和大駱駝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總統或總理,并用上述物品作為國禮多次送給來我國進行友好訪問的外國元首等……,從我們使用的情況來看,我們認為你廠生產的這些唐三彩制品的造型和色彩都比較美觀,特別是大馬、大駱駝作為禮品,很有氣派,也很受歡迎……今后,唐三彩制品仍然是我們對外贈禮中的一個主要品種,對你廠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賀,對你廠對我們工作中給予的支持予以謝意。”
記者在美陶公司的銷售記錄上看到:1984年春節前夕,運往上海的萬余件唐三彩馬,本來預計一周售完,誰料不到3天,銷售人員就向公司發急電:“快速空運一萬件!”一向溫文有禮的上海人竟將柜臺擠破,以至于當地公安部門動用警力為起早貪黑排隊的人發號。同樣的一幕也在成都、大連、廣州上演著。
這輝煌卻并不長久。1990年,美陶公司僅實現利稅25萬元,此后,公司陷入低谷,虧損帽子一背就是十幾年。
個中原因有前面說到的個體戶的沖擊。那些粗劣的唐三彩工序比較簡單,利潤較豐厚,投資5000元就可上馬,因此,洛陽市周邊個體作坊最多時達到千余家。激烈的競爭使唐三彩價格一降再降,差價甚至達到數十倍、上百倍,這是外因,最重要的還是內因。國營企業舊的體制包袱重,同時受條條框框約束,邁出步子比較艱難。
公司在管理上也存在問題:一些技術人員為撈取外快,受聘于某些小作坊當顧問,使公司一些保密技術外流;美陶公司在澗東街黃金地段的營業房,也被出租給經銷劣質唐三彩制品的個體商販們,這些小商販們都打著九都的牌子銷售唐三彩,公司銷售部甚至以推銷個體商戶們的唐三彩收入來開工資、報銷差旅費。面對來勢洶洶的個體商販們,美陶公司不僅不抵抗,反而拱手送上大半江山。內外交困,把美陶徹底推向了深淵:企業基本上處于停產狀態,70%的工人下崗,長達10個月發不下來工資,技術工人紛紛外流。
搖搖欲墜的美陶公司只剩下一塊牌子了。洛陽人都說美陶公司是“破落的大觀園”,“捧著金碗要飯吃”。2000年3月份,公司調整了領導班子。老總畢科通一上任,就和班子其他成員確立了“擦亮招牌,清理門戶”的思想,并付諸于行動:堅決收回了公司出租給經銷個體商販的門面房,將從個體商販那里買來的及公司庫存積壓的價值50萬元的劣質唐三彩全部銷毀;所產產品一律注上“九都”商標,而不是以前的“中國洛陽”;公司所產不合格產品當即銷毀,不得流出廠外;請中央美院專家來廠為產品會診,對技術人員給予優厚待遇……公司生產銷售在一步步回升,工人的工資有了保證,外流人員紛紛回來,實現了扭虧增盈。今年國慶期間銷售突破30萬元,而在以往一個月也不過5~6萬元。
“砸一個牌子容易,再扶起來就要費大力氣了。”這是美陶人付出血的代價換來的教訓。
歷史上的唐三彩流光溢彩。
人類在原始時期就有了陶瓷制作。進入唐代,陶瓷藝術日臻完善。唐三彩實際上是唐代彩色釉陶的總稱。由于它燒制于唐代,所燒作品用得最多的色彩是黃綠白三種顏色,所以人們稱它為唐三彩。其實它所用的色彩還包括赭、紫、黑等,武則天至唐玄宗開元年間是唐代極盛時期,同時也是唐三彩的極盛時期。
洛陽作為盛唐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毋庸置疑成為唐三彩的發源地。目前洛陽發現的唐三彩制品有300多個品種,有人物俑、馬、駱駝、牛等動物,還有碗、盤等日常用品,多是唐人的隨葬品。在極興華麗之風的唐代自上而下形成了一股厚葬之風,厚葬之風使唐三彩的燒制數量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發達的對外貿易也使唐三彩有了廣闊的***市場,至公元9世紀,唐三彩開始向外輸出。在近、現代,伊拉克、敘利亞、埃及、蘇丹、日本、韓鮮、印度等國,相繼出土了唐三彩。
唐三彩最早的記載是民國時期。1905年~1909年,隴海鐵路修到洛陽北邙山一帶,挖掘出一批唐代墓葬,發現了為數不少的唐三彩,經國學大師王國維、羅振玉考察介紹給社會后,社會反應強烈,不少人重金收藏,1998年,一件高66cm的唐三彩駱駝,在美國索士比拍賣公司估價1萬美元,一件高58cm的唐三彩馬估價18萬美元。
唐三彩的代表是三彩馬。制作唐三彩的工藝也非常復雜。比如制作三彩馬,要達到骨骼肌肉線型流暢,神完氣足,使人亢奮的境地,在釉彩上,要巧妙地利用釉色相互流動的規律,通過對窯變工藝的控制,使燒成的釉面呈現出斑駁淋漓、絢麗奪目的藝術效果。不僅要嚴格地選擇素胚的胎質,準確掌握釉料的成分,熟練地運用各種裝飾及施釉技法,還必須均勻地、恰到好處地控制好窯溫,否則,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一般小作坊的技術力量是達不到這個要求的。
唐三彩生產、銷售的無序早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中國經營報》記者侯明廷在《宏觀煽火微觀泄火》的文章里,就特別提到唐三彩擺馬路邊敗壞了河南旅游商品精品的形象。個體商販以次充好制作的唐三彩引來客戶的質疑:你們洛陽唐三彩的質量怎么這么差?一位日本客商在一家小店訂購的唐三彩,運到日本時已有明顯損壞。在今年年初全省旅游工作會議上,李成玉副省長就唐三彩的制售泛濫提出了嚴肅的批評。打擊偽劣,刻不容緩。(原標題:唐三彩:是國寶還是垃圾?)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華五千年網(201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