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雄心萬丈涉世未深的書生變成歷經滄桑的半老之人,從封丘縣尉到入刑部待郎、封散騎常待渤海侯,命運、仕途、理想,通過他的滿腹才學和悲天憫人的情懷,向人們展示了一位崇尚先賢之風、圣人之舉,不茍同于腐朽制度、合流世俗的高士的精神和風范。
殷璠在《河岳英靈集》里評高適的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也就是詩的情意真摯,并且氣勢充沛。《封丘縣》很能體現這個特點,全詩運用質樸自然、毫無矯飾的語言,緊扣出仕后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直抒胸臆,一氣呵成。全詩4段,不堪做吏是全篇的主旨。開頭4句,從高處落筆,自敘本來面目,說明不堪做吏的原由,憤慨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從客觀現實表達不堪做吏的實情,與第一段形成強烈的對照,感情轉為沉痛壓抑。第三段拓展第二段的內容,表明擺脫這種不堪、提出棄官歸隱的愿望。第四段就第三段的意思急轉急收,因一時不能擺脫做吏的客觀礙難,也就更加向往歸隱,與第一段遙遙照應,結構嚴謹而又波瀾起伏,感情奔放而又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