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高適,曾在封丘做過縣尉,雖時間不長,卻留下了光輝的詩篇,其愛民的高尚品德,令人肅然起敬。
高適生于武則天圣歷三年(公元700年)卒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主要生活在唐玄宗、唐肅宗時代。高適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今河北滄縣,一說今河北景縣)人。早年貧寒,20歲入京長安求仕不遇,離京自謀出路。曾北上薊門,漫游燕趙,又客游梁宋,在商丘、開封一帶過著“漁樵”的生活。
高適40歲以后詩名漸著,天寶八年(公元749年),高適已年近半百,仍入仕無門,極為窘迫。這時候,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正任睢陽郡太守,他賞識高適的才華,進獻高適的詩集給唐玄宗,并推薦他應制舉有道科;高適的知交顏真卿此時亦伸出援手,他為高適的詩集作四言詩數(shù)百字,并作序稱揚張九皋薦賢的美意和高適的才華,“遍呈當代群英”(高適《奉寄平原顏太守》序)。當年6月,高適被征召入京,考有道科中第,授陳留郡(汴州)封丘縣尉(縣尉是縣令的佐官,主要負責當?shù)氐闹伟膊侗I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