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李潤杰隨天津市曲藝說唱團來新鄉演出,引起轟動。市電光機械廠工人楊寶潤入迷苦學。1974年12月,李潤杰正式收楊為徒。從此,楊寶潤成為新鄉文藝舞臺上演說快板書的姣姣者。快板書沿用數來寶的竹板(大板二塊,小板五塊),稱為“七塊板”。表演者為了表說民間故事和傳統大書的片斷,大膽突破了數來寶原有的句式、節奏和押韻方式,除七言對偶句外,增添了單字垛、上字頭、三字頭、四字聯、五字崩等句式,逐漸形成了有別于快板、蓮花鬧、數來寶的獨特風格。1973-1979年期間,原陽縣曲藝說唱團演員劉志勇曾于河南省曲藝說唱團學說快板書,而后在全縣城鄉演出,主要曲目有《劫刑車》、《巧劫獄》、《押寶》、《戰石頭》等。楊寶潤在演出快板書中,右手持兩塊大板,左手持五塊小板連在一起的節子,以節子掌握節拍,以大板輔助和烘托氣氛。他演出的主要曲目有《熔爐煉鋼》、《三打白骨精》、《風雨行》、《旅行結婚》。他是新鄉市參加河南省首屆藝術節唯一演出的快板書演員,他表演的曲目《楊智賣刀》榮獲了大象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