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沙冢”原名叫“土冢”。據說,那時的“冢子”比現在面積大,也比現在高;上面長滿了掩人深的蒿草,終日是白云繚繞,云霧彌漫。
土冢上有塊大石頭,形狀很像一匹臥馬,人們都叫它“趴馬石”。
一天,不知從什么地方來了位白發婆婆。她在“趴馬石”旁架起了紡車,每天坐在那里紡線。紡呀、紡呀、只見紡車不停的轉,就是見不到紡出的線。
冢子南邊不遠的地方,有個村莊,叫沙冢村。村里有一個后生叫沙二。沙二從小就死了爹娘,孤孤零零地守著自家的半畝老墳地,日子過得十分貧寒。
這一年,先旱后澇,沙二的半畝地顆粒未收,他只好去到本村財主沙大興家打短工。
一天,沙二到沙冢上割草,見到了白發婆婆。他覺著很奇怪。于是,就上前問話。白發婆婆好像沒有聽見沙二的問話,也不睜眼,也不搭腔,一個勁低頭搖著紡車。
沙二是個心底善良的人。他看到婆婆一個人坐在荒涼的“冢子”上,不吃也不喝,他每天晌午都要來冢子上一趟,把自己的三個粗面餅子省一個放在白發婆婆身旁。婆婆始終像是沒看見沙二一樣,從未搭理過他。沙二對此也并不介意。冬天到了。沙二深怕婆婆凍壞身子骨,就割了一些草,砍了一些樹枝,在婆婆身旁搭了一間小茅棚。
一天,白發婆婆突然開口說話了。她停下紡車,招呼沙二說:“孩子,你過來。”沙二一聽白發婆婆和他講話,高興極了,忙走上前,蹲在婆婆面前說: “老奶奶,還有啥活要我干的,只管說吧,我都能干。”白發婆婆微笑著說:“好孩子,沒有要干的活啦。你為我操了不少心,我也該給你點報答呀!”說著,白發婆婆用手一指“趴馬石”,那石頭突然變成了一匹真的白馬。白馬一躍而起,在土冢上飛跑著打起圈子來。老婆婆又對沙二說:“好心的孩子啊,這匹馬會給你帶來兩樣東西,你順著馬的足跡順便去挑揀吧,記住,只能揀一樣最有用的。”說完,就又埋頭搖起紡車來。
沙二又驚又喜。他順著馬的足跡一瞧,草叢里撒滿了金豆子和馬糞。光彩閃爍,照得眼都睜不開。沙二心想,咱人窮志不窮。老婆婆叫他撿一樣最有用的,沙二想:咱是種地人,還是要馬糞吧。于是,揀了一大筐馬糞,告別了白發婆婆,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
沙二把馬糞全撒到了半畝老墳地里。第二年,地里的谷穗長得又長又大,沉甸甸的,像狼尾巴一樣;打下的谷米像珍珠似的,多得沒地方放,誰看到都眼饞。有這么多糧食,沙二也就不去沙大興家做工了。
左鄰右居看到沙二收到了這么多糧食,都很驚奇。沙二是個老實人,就一五一十地向大伙說了。這事一下傳到沙大興耳朵里。沙大興暗笑沙二:“放著金豆子不要,偏要馬糞,真是個窮傻蛋!”他打定注意,也到土冢上碰碰運氣。
轉眼間,到了第二年夏天。一天,沙大興也裝著割草的樣子,果然見到了白發婆婆。他假作慈善,也學著沙二那樣天天給白發婆婆放干糧。沙二放的粗面餅子,沙大興放的是白面饅頭。秋后,沙大興扒掉了沙二搭的茅草棚,用木料重新蓋了一間房子。今天等呀,明天盼哪,白發婆婆終于說話了。她問沙大興要啥子,樂得沙大興一跳多高,張口說要金豆子。白發婆婆看了他一眼說:“八月十五晚飯后你來吧!”說罷,又低頭搖起了紡車來。
好不容易等到了八月十五。沙大興晚飯也沒吃好,拿了幾條布袋就跑上了土冢,白發婆婆告訴他:“冢子下有盤石磨,你牽著馬到里面,把馬套在磨上,馬走磨轉,就磨出金豆子來,你要快進快出,不要誤了時辰。”說完,一指“趴馬石”,一匹白馬一躍而起,站在沙大興面前。沙大興剛抓住馬韁繩,就聽“轟隆”一聲,冢子上現出了一座金光閃閃的大屋子,門正開著呢。沙大興急忙牽馬進去。只見里面金碧輝煌。中間果然有一盤石磨,沙大興一把馬套在石磨上,馬走開了,磨轉開了,金豆子從磨口“吧嗒,吧嗒”地慢慢往磨盤上掉,可把沙大興喜壞了。他跟在馬的屁股后,一個個地往布袋里揀,累得滿頭大汗,好不容易才撿滿了半布袋。沙大興心想:像這么個掉法,幾個布袋啥時能裝完哪,急的他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干吆喝,馬還是慢慢的走著,磨還是慢慢的轉著,金豆子還是慢慢的落著。沙大興四處找棍打馬沒有找到,干脆就脫下了鞋子,對著馬屁股“叭叭叭”死命地打了幾下。白馬真的飛快的飛跑起來,磨也飛轉起來,金豆子像雨點一樣下來。沙大興笑得咧著大嘴,拼命的往布袋里揀著。白馬越跑越快,石磨一忽兒往東倒,一忽兒往西歪,整個屋子都跟著搖晃起來,嚇得沙大興沒了魂。他背起布袋正想出門,就聽“晃當”一聲,門關上了,整個屋子里大火熊熊,炙熱逼人,把沙大興活活燒死了。
土冢子又變成了原來的樣子。
后來,人們為了以沙大興貪財喪命的教訓告誡后人,就把“土冢”叫起“沙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