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光山縣舉行打糍粑迎新年活動。作為光山“十寶”之一的糍粑,其傳統制作工藝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⑤3 盛鵬 攝
1月27日上午,光山縣司馬光廣場上人流如織,上萬平方米的廣場站滿了四里八鄉趕來的百姓。光山縣農村電商扶貧暨農副產品“十寶”上線儀式在這里舉行。
上午9時,縣委書記劉勇率在家的縣級領導悉數出席并向百姓莊重承諾:2016年,縣委、縣政府將積極實施電商扶貧工程,組織電商企業開展“一對一”幫扶,引導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打贏脫貧攻堅戰。
廣場西側,擺滿農副產品的展臺一字擺開,展臺前擠滿了前來置辦年貨的人們。縣電商辦此前根據網上銷售排名和群眾投票評選出的磚橋月餅、雞公潭糍粑、黑豬臘肉、咸麻鴨蛋、青蝦、茶油、油掛面、甜米酒、紅薯粉條和“觀五玫”鮮桃等光山“十寶”,以及當地農副特色產品在各個展臺上擺得滿滿當當。雪白的手工糍粑,晶瑩的紫薯皮絲,肥大的麻鴨白鵝,鮮活的青蝦鰱魚,家釀的葡萄美酒,傳統壓榨的野生山茶油……各種能夠勾起食欲和鄉愁的光山特產,裝在便于網上銷售和長途運輸的各種精美包裝內,供人們選購。
從外地回家鄉過年的農民工張大哥興奮地說:“現在不管在哪里務工,都能很方便地在網上買到家鄉的特產,再也不用提著笨重的包裹趕汽車、擠火車了。”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曉赟告訴記者,近年來,縣里大力推動農村電商扶貧,全縣注冊網店5000余家,網銷各類產品100多種,2015年全縣網銷收入達20億元,從事電商的貧困人口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僅此一項帶動全縣7300名貧困人口脫貧。原標題:推動農村電商扶貧光山“十寶”鬧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