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慶(1862-1906),字延軍,河南項城人,清末將領,曾任清軍江北提督。他幼年剛開始讀書,就喜讀兵書戰(zhàn)策,而對應付科考的知識不感興趣。他十二歲時曾說“讀書以求用世,非特弋取功名。”很受業(yè)師任喬格(貢生)贊許,說他“有志不在年少”。
光緒十一年(1885),隨袁世凱赴朝鮮通商交涉事宜,被袁世凱倚為得力助手,接著又先后派他襄辦龍山交涉通商事務、韓語學堂監(jiān)督、仁川領事等。劉永慶在朝鮮九年,由縣丞升到了直隸州知州。光緒二十一年(1895),經(jīng)軍務處的王公大臣們保奏,袁世凱總領小站練兵事,劉永慶也去了小站,主管軍糧生產(chǎn)和糧餉轉運等后勤事務。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廷改設江北提督一職,劉永慶首任,仍兼漕河鹽務諸政,鎮(zhèn)、道以下都歸他節(jié)制,同時為他加“兵部侍郎”銜。光緒三十二年(1906)春,練兵處奏撥陸軍十三協(xié)(旅)歸北督訓練,準備開辦督練公所。此后,劉永慶日夜為練兵的事操勞。后因江北發(fā)洪水,憂勞成疾病死于江北提督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