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駒(1898-1982),本名家騏,字伯駒,以字行。別號叢碧,春游主人,好好先生等,河南項城人,近代收藏家和書畫家、詩詞學家及京劇研究家。其生父為張錦芳,養父為清末直隸總督及河南都督張鎮芳,是民國四公子之一。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北平市美術分會理事長、華北文法學院國文系教授、國家文物局鑒定委員會委員,吉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副館長,中央文史館館員,燕京大學國文系中國藝術史名譽導師,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張伯駒19歲考入中央陸軍混成模范團騎科,畢業后先后在軍閥曹錕、吳佩孚、張作霖等部任職提調也就是秘書(但從未到任)。1924年,任陜西督軍署參議。1926年退出軍界,進入金融界。1947年6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北平市臨時工作委員會委員,積極投入北大學生會組織的反迫害、反饑餓斗爭。1957年,張伯駒被錯劃為右派。因受陳毅副總理的關照,出任吉林省博物館第一副館長。1967年,張伯駒被打成“現行反革命”。1972年,周恩來總理得悉其狀況后指示,張伯駒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80年中央文史館為張伯駒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張伯駒先生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畫名跡,從30歲開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當初僅為愛好,繼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為己任,他不惜一擲千金,雖變賣家產或借貸亦不改其志,曾買下中國傳世最古墨跡——西晉陸機《平復帖》、傳世最古畫跡隋展子虔《游春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上陽臺貼》等等,經他手蓄藏的中國歷代頂級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1956年,故宮博物院收到了一份極為珍貴的大禮:著名收藏家張伯駒及其夫人潘素,將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以及黃庭堅《草書》等8幅書法,無償捐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