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他生于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長于新市(新樂市),葬于陳宛丘(今河南淮陽)。他在河洛之間的創造活動是中國文明的前奏,被視為河洛文化之源。約在距今七千多年的母系氏族時代,他在天下之中的標志點孟河入黃河處(孟津渡口附近)觀察天地,發現一只怪獸浮出黃河,凌波踏浪直入孟河。這只怪獸似龍像馬,遍體鱗甲,背負鮮明圖案。伏羲十分驚異,用巨網擒住怪獸,親手圈養。仔細觀察獸背上的圖案,窮究其理、畫出了一幅以八個標志天地方位的符號圖。此圖即傳說中的“河圖”。伏羲據圖總結自然變化,萬物運動的規律,解釋出許多天地奧秘,奠定了中國文明的胚基。到了距今約四五千年的五帝時代,黃帝、堯、舜、禹率群臣頻繁在伏羲縛獸處祭祀天地,在洛河上發現了“洛書”。“洛書”與“河圖”被合稱為“河圖洛書”,被后世帝王奉為立國的寶典,被諸子視為百家至高無上的經典,被當代學者視為探索人類文明的“金字塔”,河洛文化之源,河洛地區的代名詞;發明創造河圖的伏羲成為“先知先決”的圣人,被尊奉為中國“三皇五帝”之首,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