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殉職于抗洪一線的江北提督劉永慶

2013/10/15 9:42:47 點擊數: 【字體:


    劉永慶(1862——1906),字延軍,今項城丁集鎮劉新莊人。幼年剛開始讀書,就喜讀兵書戰策,而對應付科考的知識不感興趣。他十二歲時曾說“讀書以求用世,非特弋取功名。”很受業師任喬格(貢生)贊許,說他“有志不在年少”。

    光緒十一年(1885)冬,袁世凱出任朝鮮通商交涉事宜時,因了解劉永慶素有遠大志向,就邀請劉永慶到朝鮮協助處理各種事務。劉永慶處理事務措施妥當,被袁世凱倚為得力助手,接著又先后派他襄辦龍山交涉通商事務、韓語學堂監督、仁川領事等。劉永慶在朝鮮九年,由縣丞升到了直隸州知州。光緒十九年(1893),劉永慶卸差內渡回國。

    光緒二十一年(1895),經軍務處的王公大臣們保奏,袁世凱總領小站練兵事,劉永慶也去了小站,主管軍糧生產和糧餉轉運等后勤事務。二十六年(1900),袁世凱任山東巡撫,劉永慶又跟隨過去總理軍需后勤。第二年,以知府資格被選任為“參謀營務處”。北京義和團舉事,劉永慶應詔率軍鎮壓,京都附近的義和團被趕走以后,被保升為道員。當初義和團在山東起事,山東民心不穩,劉永慶認為山東是京城的屏蔽,如果任由義和團蔓延,全局形勢將糟糕得不可收拾。是他建議袁世凱對義和團堅決剿滅的。袁世凱采納了他的建議,結果將義和團逼出了山東境域,進入直隸一帶。所以山東省在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能保持相對安定的環境。《辛丑條約》簽訂后,袁世凱保舉劉永慶交軍機處記名簡放(簡放,派任道府以上外官),并加二品銜。朝臣建議仿日本陸軍省的體制,設北洋軍政司,由劉永慶主持。繼而劉永慶又到日本考察,驗證日陸軍體制的運行機制。他親自觀看了日本陸軍的操練,對所有相關的事如體制、管理辦法等,都力求詳細了解。

    回國后,劉永慶對軍隊內務進行大力整頓,軍隊的戰斗力日漸提高。光緒二十八年(1902),袁世凱在保定東關外,創練常備軍(新軍)并設軍政司 ( 旋改“督練公所” ),下設兵備、參謀、教練三處,劉永慶任兵備處總辦。二十九年冬,劉永慶被加封副都統銜,軍政司正使。時間不長,又被特授襄白旗漢軍副都統。這是清開國三百年來,第一次授此職銜,劉永慶為第一人。

    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廷改設江北提督一職,劉永慶首任,仍兼漕河鹽務諸政,鎮、道以下都歸他節制,同時為他加“兵部侍郎”銜。軍事方面的事,他可以直接向朝廷奏報。給他的圣旨說:“江北地方重要,宜有精強得力之大員以資統攝。”那時劉永慶才四十四歲。每當他談到朝廷的厚恩,總是感激涕零,發誓一定以身報國。在上任陛辭(向皇上告別領訓)的時候,慈禧皇太后告誡他,要特別注重改練新軍。可是練兵必須先籌款,江北地方異常瘠苦,籌措很不容易,他就誠懇地找兩江總督周馥商量。按預定計劃需要籌款白銀一百多萬兩。在周馥協助下,不幾天就確定下來了。在地方治安方面,劉永慶認為,警察是維持治安的根本。淮河以北當強盜的人向來很多,他決定從根本上治理,先訓練巡警,再設立警察機構。為逐漸推廣警察制度,他又奏請創辦了一所“警察員弁學堂”,經費不足,就捐獻出自己的俸祿作補充。

    江北防營積累的弊端很多,如軍隊駐扎不集中,士兵不懂操練是怎么回事等等。針對此種情況,劉永慶把所有轄軍調集一起,親自點閱,裁汰老弱,補充新兵,督令訓練。接著按規章把所屬軍隊改編為巡防、騎兵、步兵共八隊,指定了各隊防地……布置極為周密。

    光緒三十二年(1906)春,練兵處奏撥陸軍十三協(旅)歸北督訓練,準備開辦督練公所。此后,劉永慶日夜為練兵的事操勞,規劃細之又細,唯恐有疏漏的地方。鑒于江北防營的人員還需要擴充,急需軍事人才以供使用,他在江北巡防營開辦了陸軍速成學堂(陸軍軍官短訓班),親自到學校考核學員,勉勵學員立志、立品,養成良好的軍人素質,對這些學員寄托了很大期望。

    這年夏天,長江以北大雨連綿,下了一個多月還不停止,江北防營轄區內積水成災,各處饑民紛紛南下,搶米的事件時有發生。提督府駐地清江(在宜昌長陽縣),討飯的人也很多,大有鬧事的勢頭。劉永慶晝夜焦慮,籌劃補救的辦法。加上湖水河水暴漲,歷年罕見,上游下游險情頻傳。劉永慶一面派兵固堤防汛,還多次冒雨到河堤上察看水情。結果勞累過度,舊病復發。有人勸他注意身體,他說“但使江北數萬生命得免流離,一身勞瘁何足惜!”這個時候,饑民紛紛南下。他又開始日夜為籌賑買糧的事操心,與南京、蘇州的函電聯系不斷;因參加防汛的軍隊非常辛苦,他又親往防汛一線慰問部隊兼察看水勢。

    一天雨住的時候,他去河堤上察看水勢,天突將傾盆暴雨,而他沒帶雨具,衣服全被淋濕透了,當即被寒邪侵入體內,回到大營后病情愈重,到第二天,就突然去世了。而他奄奄一息躺在病床上的時候,還堅持依著枕頭,口授回復南京糶糧的函電!

    劉永慶雖然少小離家,但對家鄉感情深厚,為家鄉人民辦的許多好事,至今還為家鄉人津津樂道。光緒二十八年河南土匪橫行,民不聊生,鄉親們動議修寨防匪。劉永慶慨然賣掉自家六百多畝地,支持修寨。寨子周圍所占土地,百分之八十屬于他家的地產。科舉制度廢除后,他捐出老家的房產三十多間,創辦了一所“劉新莊小學堂”,這是項城創辦最早的小學堂之一。大概是他任兵備處總辦時,曾在夏天回項城探親。有一天天上突然烏云密布,雷聲陣陣,聽鄰居吆喝“快去窯場垛磚坯子呀!”他也忙脫去錦袍,跑去窯場與鄉親們一起搶垛磚坯,與鄉親們一樣被暴雨淋成了落湯雞。

    宣統三年《項城縣志》有傳。【原標題:殉職于抗洪一線的江北提督劉永慶】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項城文廣傳媒 2010年12月29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