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障影片質量,巴莉芬從硬件上大膽斥資,購置了一流的高清數字拍攝設備。一支省內一流的戲曲電影創作團隊也迅速建立起來,許多藝術家報名并主動幫助籌集資金。在萬眾一心中開啟了全國數百家新農村院線電影公司自行拍攝的電影先河。
一切籌備緊鑼密鼓。5月1日,數字電影《農家媳婦》在省會鄭州試鏡。5月14日開機儀式在項城市人民會堂舉行。
劇組導演、攝影、美術等主創人員和全體演員立即進入臨戰狀態。他們以科學的工作方法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嚴把拍攝質量關,對每個場景、每個細節都做到了準確到位、細致完美,全力打造一部融合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的高標準優秀作品。
外景拍攝放在了著名越調藝術大師申鳳梅卓越藝術成就的十年奠基之地的項城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拍攝過程中,項城市文化局和鄭郭鎮黨委、鎮政府派專人全程跟隨、提供服務,使拍攝工作進展得井然有序。
4
從農家小院起航的電影新產業
未見影片,先聞其聲,就影片的影響而言,尚未公映已經是先聲奪人。影片需要一個僻靜的農家小院進行拍攝,熱心的楊營村村民楊學忠免費提供院落房屋,由于要拍夜景,夜晚12點仍不能結束,“五六月、露水天”,楊學忠全家等在屋外毫無怨言。
可是,在劇情的演進過程中,老楊卻有了“牢騷”:“在我們家拍電影,深更半夜沒法睡,俺沒啥可說的,就是壞媳婦在我們家演,我心里不得勁,我們家媳婦好著呢。”老楊的牢騷引來村民大笑,也引來村民楊樹軍的自豪,因為賢惠任勞任怨的二兒媳是在他們家演的。
拍攝中,村民們不自覺地在電影中找原型,誰家的是好媳婦“周玉蘭”,誰家有個壞媳婦“賈香香”。無論是“牢騷”還是自豪或者是對號入座,無形中彌漫的是尊老盡孝的社會風氣。通過電影,攝制組成了村民的知心人,錄音合成在村里現場,每逢飯時,村民都拉住不放,非要留家吃飯,當電影殺青攝制組撤出時,村民含淚目送。
“導演如畫家為之纖筆細描,突出賈香香與周玉蘭及公婆之間激烈的矛盾沖突,村民看見不孝兒媳賈香香虐待公婆時義憤填膺,紛紛指責賈香香,我作為一名群眾演員指責賈香香不忠不孝的劣行,這個鏡頭試拍十幾次才成功,我感觸很深。”5月28日,網名為“小金魚”的群眾演員在博客中寫道。
老藝術家們更是欣喜一片,他們中有人說:“干了一輩子戲曲工作,卻都是在舞臺上,而藝術需要多樣化的展示,通過電影一定能促進戲劇的發展,現在河南省出現了這樣一個企業,是我們的驕傲和榮幸。”
據悉,本劇將面對全國230多家發行放映單位,并可先行在全國各省市電視臺播放。同時,周口市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負責在本市4812個行政村進行巡回放映1萬場以上。從拍攝、制作到發行放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以農村題材為主的戲曲電影產業已經初見雛形。
周口市委常委、項城市委書記王宇燕在開拍儀式上就曾大膽預想,電影投映以后一定會得到廣大觀眾,尤其是農民朋友的喜愛,將會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周口市政府副市長余作斌也在講話中說,此舉將導向數字電影影視文化產業的蓬勃興起。【原標題:《農家媳婦》能否成為又一部《朝陽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