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今報特派北京記者 奚春山
于宙 楊永/文記者 吉朋/圖
■ 人物檔案
張心啟,祖籍河南鹿邑,字天悟,法號:印醒,佛學大師,文字學家,中國著名書法家,當代著名抄經人,禪意書法大家,中國蘭亭網蘭亭書畫院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以楷書見長,書畫界稱其為“書壇楷模”;熟通佛教各派經論及儒、道等宗教學說,尤對佛教凈土宗著力最多,成就亦最為輝煌。
●當代第一抄經人
5月30日,北京琉璃廠東街14號,檀香繚繞。伴著大悲咒的音韻,心啟齋主人、居士張心啟用正楷一筆一畫地寫著《金剛經》。
從6歲開始,出生于教師家庭的張心啟開始抄寫《金剛經》。之后43年間,從倉庫保管員到享譽海內外的文藝名流,張心啟與《金剛經》結下了因緣,每日不論多么繁忙,抄經成了比吃飯還重要的頭等大事。
2012年2月,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住持果正法師、五臺山住持妙江法師、九華山住持慧深法師、普陀山道慈法師等率眾弟子舉行儀式,啟請加持張心啟小楷《金剛經》,成為中國佛教界的一樁美談。
中國佛協副會長道慈法師稱張心啟為:功德勝過無量億劫,以身布施,不可稱量。無愧為“當代第一抄經人”。
中國知名收藏家愛新覺羅·恒易介紹說,抄經人是個神圣的榮譽,中國近代第一抄經人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現代第一抄經人是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佛教界的抄經人,不僅要有極高的書法藝術修養,還要具備深厚的佛學修為。
張心啟說,佛家講因緣,不能主動上門送經,寫得不好,白送人家也不要。字寫得好,沒佛學造詣,人家也不要。而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張海先生認為,“張心啟小楷《金剛經》傳統功底深厚結體完美,飄灑自如,師古不泥,在當今書風中實不多見”。
如今的張心啟有很多頭銜,中國楷書第一人、佛學大師、國學大師等。他說,那些榮譽太高,自己當不起,唯獨抄經人,是自己修煉了40多年的功夫,還當得起!
●六歲與佛結因緣
張心啟,出生于周口鹿邑,父母均系佛教信徒。在父母影響下,他三歲習字,六歲開始接觸《金剛經》。他回憶說,六歲的孩子正是貪玩的時候,但年幼的他雖然搞不懂《金剛經》的微言大義,卻能一坐幾個小時,沉浸在黑白線條的藝術境界里。
1997年,已過而立之年的張心啟,為追求更高的藝術境界,從鹿邑酒廠辭職,來到北京建工學院,當了一名倉庫保管員。張心啟說,倉庫保管員工資不高,但這份工作卻讓他很受用:一是這所高校經常來一些文藝界名流,二是工作時間穩定,有大把的業余時間可以用來讀佛經,練書法。
2001年9月,被絡繹不絕的求字者追捧的張心啟在北京琉璃廠,租了一間10平方米的小屋,開始了創業生涯。
只知埋頭抄經,不懂市場運作的張心啟才一下海,就被海水“嗆”了一口。小半年下來,他賠了六千多元,郁悶中,篤信佛教的他去北京香山寺燒香,并發下宏愿,不求富貴,但愿一生只做抄經人。
當時是冬天,令張心啟詫異的是,上完香后,自己的手心竟然出了汗。“難道佛祖答應了自己的請求?”
又過了半年,不諳經營之道的張心啟發現,自己竟賺了4萬多元。
●“發心”問善 捐助百所希望小學
虔心向佛,為張心啟帶來了好運,不僅掙來了車子、房子,還為家鄉河南掙來了面子。
2010年6月16日,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法師、學誠法師率弟子親自為其作品開光,傳印法師題寫開經偈:“書寫經典,光大三千,菩提覺道,圓滿無上。”
2011年1月12日,張心啟的作品被中南海收藏,懸掛于中南海首長餐廳。現其作品已被國賓館、中央文史館、中國現代文學館等國內多家機構及海內外幾十個藝術博物館、友好人士收藏。
不僅享譽國內,張心啟的書法作品還成為國禮,漂洋過海。 媒體報道稱,2011年11月9日下午,著名書法家張心啟先生精心創作的書法作品“廣結善緣”,小楷《金剛經》書法作品一部由美國總統特使、參議員羅伯特·貝納特先生轉呈美國總統奧巴馬,羅伯特·貝納特先生轉達了奧巴馬總統的問候和謝意。著名書法家張心啟的書法作品成為中國國禮,這是中國書法界的榮耀。
2011年10月1日,由中宣部宣傳策劃辦公室、中國書協等單位主辦的“百名書畫家捐助百所希望小學義賣活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據悉,義賣所得的所有款項都將捐給對口的百所希望小學,幫助當地困難學生完成學業,這次活動云集了中國當代幾乎所有的書畫大家,范曾、黃永玉、沈鵬、張海、張心啟等皆列坐主席臺上。
張心啟說,捐資建校是自己的“發心”,由自己牽頭,100位中國著名書畫家,將在全國捐贈500萬元現金和2000幅書畫作品義賣,所得全部直接捐助100所希望小學。
愛新覺羅·恒易說,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十年來張心啟居士及其父母已向中國內地及臺灣地區一百多個寺廟捐助超過五千萬元人民幣,被中國佛教界稱為“慈悲居士”。
■ 對話
慢與精
是當前需要堅守的品質
東方今報:網絡上說您師從臺灣星云法師學佛,師從歐陽中石、沈鵬等書法名宿學書法?
張心啟:臺灣的星云法師我見都沒見過,但讀過他談佛學的書,受益很大。九華山住持慧深法師是我佛學的授道恩師。歐陽中石、沈鵬等書法名宿沒有收我為弟子,我只是聽過他們的課。河南老鄉、中國書協主席張海倒是當面請教過。
我練書法,主要是師從古時書法名家歐陽詢,從小就讀歐陽詢的帖。若想在書法領域有所成就,首先要拜古人、古名帖為師,還要有“板凳能坐十年冷”的精神。
東方今報:有媒體報道稱,您曾批評過范曾的畫?
張心啟:我沒有見過范曾老師,也從沒有批評過范曾老師的繪畫藝術。范曾老師不是不能批評,文藝批評能推動藝術的進步。但佛家講究“不妄語”,我沒有見過范曾老師,對他的繪畫藝術也沒有做過仔細研究,不能妄語。
有網友說,歐陽中石給我的字以極高評價。還有網友稱我為中國楷書第一人!這都是妄語,當然我理解很多網友、收藏愛好者希望我的字升值的心愿。但我覺得藝術作品的升值,是學問增長、人生閱歷積淀自然升值的過程,不能借批評名家而人為升值。
東方今報:為何這么多年一直埋頭于楷書的創作?
張心啟:從多賺錢的角度講,我應該寫狂草,因為和狂草、行書相比,一筆一畫的楷書費勁、耗時,但慢與精不僅是書法藝術領域應該堅守的品質,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當前需要堅守的品質。
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說得好,要做出河南人的精、氣、神來,這個精是指對自己所從事的領域要精益求精,氣是說要有骨氣,不能被物欲誘惑,迷失本性。神,我理解一個人應該有所信仰,要有慈悲心,也就是做公益為他人的心。
■ 點評
華夏歷史文明在抄經人手里發揚光大!更令億萬中原兒女欣喜的是,在抄經的文明傳承中,既有近代李叔同、現代趙樸初等大師的身影、不畏艱難的在京河南人張心啟,也成為傳承厚重中華文明的新代言人。
劉金山:河南省人民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副主任(原標題:河南人在北京系列報道 張心啟:中國當代第一抄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