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打鐵花始于北宋、盛于元明,歷經(jīng)滄桑,幾多興衰。由于政府和民間的重視,自1988年至今,確山打鐵花中斷了26年后又得以重現(xiàn)人間。2008年1月28日被文化部公布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這一古老、神秘、驚險的千年絕技正煥發(fā)著勃勃生機。
確山打鐵花還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飽含中原地區(qū)文明發(fā)展史上的冶鐵文化、道教文化、祭祀文化、節(jié)慶文化及民間工藝傳承、火藥利用、信息傳遞等古代文化信息,是古代文化之集大成。
藝人們于傍晚前選擇空曠的場地,搭起兩個一丈多高的大棚(俗稱花棚),鋪上新鮮柳枝,綁滿各種煙花爆竹,四周按陰陽八卦插上不同顏色的彩旗,花棚頂部再豎起一根一丈多高的桿子(俗稱老桿);ㄅ锱粤⒅蛔蹱t,生鐵在爐中溶化備用。天漸漸暗下來,四周觀看的群眾已將場地圍得水泄不通,此時,鑼鼓隊、舞龍隊舉行祭祀儀式,驅(qū)邪避災(zāi),祈求平安,打花人也進行試棒。隨著司儀一聲鑼響,瞬時巨龍翻飛,鐵花飛迸,表演者一手持盛有鐵汁的花棒(俗稱上棒),一手持未盛鐵汁的花棒(俗稱下棒),赤上身,頭上反扣一只葫蘆瓢(上繪有太極圖案),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擊上棒,將鐵汁彈向花棚。十幾個打花人一人緊跟一人,一棒連著一棒,穿梭于熔爐與花棚之間,前棒鐵花沖天而起,后棒接踵而至。飛起的鐵汁沖向花棚,遇到柳枝后立刻迸散開來形成壯觀的鐵花,四處飛濺的鐵花引燃了花棚上的鞭炮、煙花,剎那間鐵花倒懸如火山飛瀑,煙花升空似萬炮齊鳴,舞龍穿花像倒海翻江,火樹銀花,流光溢彩,驚險絕倫,懾人心魄。如此勝境,愿與朋友們共賞。弓心【原標題:千古絕技——確山打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