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造車鼻祖奚仲的事跡(二)
2013/10/23 16:35:0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二、野雞馴養成家禽
奚仲輔佐夏禹成功地治理了水患,部落的人送來了大批的禮物,其中了一些部落的首領還送了可供人們觀賞的野雞,以示敬意。禹叫奚仲看管送來的那些野雞。奚仲對那些原本在山野間行走的野雞很感興趣,非常喜歡它們,每天都觀察山雞的走動,常常自言自語地和那些山雞交談……。
一天,禹王來看奚仲,奚仲正在給雞喂食,一邊喂一邊嘴里發出一種特殊的聲音,然后那些雞都在他身邊轉悠、啄食。禹說:“仲,怎么這么多野雞?” 奚仲答道:“主人,這其中的一部分母雞下了蛋,又能卵出小雞。我將這些雞馴化、養殖,不斷地繁衍,所以雞就越來越多。這些雞可以宰殺供人們食用,這樣,那些因為水患、饑餓的人就不會因為沒有食物吃而餓死在路邊、田野了。”禹王說:“仲,你做得好,繼續做吧。”
后來,奚仲對更多雞進行了馴養,還為那些雞建立了場所,讓更多的母雞卵蛋孵雞,每天給它們定食定量。這樣奚仲養的雞就越來越多,禹還為奚仲配備了許多人手。奚仲就成了部落里的出名的養雞能人,而且這也是歷史上創舉。
有一天禹王來到奚仲養雞的地方,指著那些雞說:“聽說這些雞被你馴養得都聽話了,給我表演一下吧。” 奚仲說:“好。”奚仲便叫人把雞放出來,那些雞也并不跑遠,只是在附近的地方覓食。奚仲發出一些聲音,雞在聽到聲音之后,圍攏了過來。奚仲說:“主人,這些馴養的雞,味道非常鮮美,主人可以嘗試食用。主人可以讓人捉了用火來燒烤。” 禹很專注地看奚仲馴養雞,聽到奚仲又如此說,點點頭,顯得非常開心,便叫人捉了幾只,用火燒烤后,一邊吃一邊說:“好吃,好吃,奚仲,你多養一些雞,讓更多的品嘗。”
從此以后,那些僅僅可供觀賞的野雞成了家禽,成了人們飯桌上的美味。奚仲也就成了中國最早的養雞大戶,可別小看了養雞大戶,他可還是中國造車的開山鼻祖。
三、造車
奚仲因為輔佐夏禹治水和成功地馴養了家雞被部落的人們稱贊、擁戴。東夷族部落的首領因為奚仲的功勞為奚仲在一座山(后成奚公山)下建了一所房屋。(今薛城區夏莊鄉境內的奚公山下)。奚仲和他的妻子和兒子吉光都搬到了這個風景宜人的地方生活。
有一天,沒有治水和養雞之前奚仲一直就有一個愿望:因為在很早之前他的先人黃帝造了一輛木頭的車,可以裝載東西和人走動。聽說那輛沒有做完整的車放在部落首領那,奚仲曾和家人去部落首領那去看。看完回來之后,奚仲覺得黃帝的車做的不算好,只能算一個車的架子。奚仲老想著黃帝的車,沒有多大的使用價值,有空的時候就琢磨如何造車的事。奚仲把養雞的事交給別人之后,就開始著手造他的木車。
這一年的夏天,奚仲叫上妻子和兒子和自己一起到山上去伐木料,把木料運回來之后,奚仲就用一些工具做成當年黃帝車的樣子。奚仲就想著黃帝那個車的樣子,又經過很長時間的摸索造成了一個輪子和兩個輪子的馬車。馬車方圓曲直,又都中規中矩,并有一條繩子牽引準繩,所以機旋相得,用之牢利,而且成器堅固。奚仲架著自己造的車在山道走,他的妻子和兒子吉光圍著車看。
消息很快傳開了,周圍十里八鄉的人都前來看奚仲造的車,人們好好奇地看著奚仲架車行走。在后面跟著一大幫人。 有人說:“奚仲,這個車,能裝沉實的東西嗎?”奚仲說:“這個車子很堅固”。周圍的人有的疑惑,有的搖頭。奚仲看著山根下的成堆的亂石,說:“你們就把這些石頭搬放到車上來吧。” 一幫人年輕力壯的人呼呼啦啦地奔向那堆亂石,將一塊塊的石頭堆放到車上。車子越來越沉,奚仲兩只胳脯架住兩邊的車把,推動車子,木車“嘎吱嘎吱”地向前走動,車子過后,山石上便留下了兩道深深的車轍。 眾人發出一陣陣驚嘆的聲音。
奚仲造車的消息很塊傳到了禹王那,禹王和一些隨來山下觀看奚仲造車,看到山石上兩道深深的印痕,驚訝地說:“仲,你造的車如此堅固啊。”奚仲指著馬車上可供容納兩個人的座位,說:“主人,這個車可以用馬來拉,只是現在沒有馬。”禹王立刻叫人牽來兩匹馬,然后繩子套上,自己坐在上面。奚仲手握韁繩對禹王說:“這個馬車是用來乘坐的,請主人上車。”禹王略微遲疑了一下,然后上了馬車。奚仲催動馬匹,馬車厚實的木輪便轉動起來,往前行使。
起初禹王兩只手抓著欄桿,表情顯得非常緊張,但走了一段路,便放松了抓緊的手,而且臉上露出了笑容,因為馬車在非常平穩的前行。 禹王坐著馬車一直來到了自己的住處,下了車,禹王對奚仲說:“仲,你的馬車能否留給我坐?”奚仲說:“主人喜歡,就送給主人。”禹王派人牽了幾匹馬送給奚仲,并對他說:“這些馬留給你,你繼續造車吧。” 奚仲回去之后又造了一些馬車,讓人給馬做了韁繩,把韁繩牢固地系在車兩邊的長桿上,奚仲又讓人跟他學如何駕駛馬車。很多人都很好奇前來觀看奚仲的馬車,奚仲便讓眾人看自己如何駕駛馬車,并親自教給那些人駕車的技術。
過了不久,都城的禹王差人叫來奚仲,他對奚仲說:“仲,你是我們部落最聰明的人,你造的馬車用處很大,你還有什么打算嗎?” 奚仲說:“主人,我準備把造馬車的技術傳授給更多的人,讓大家造出更多馬車讓人們使用。” 禹王說:“我封你為車正,統管部落所有的車馬。另外還要筑城邑宮室、制訂車服制度……。”奚仲笑了,答應了一聲:“好!”此后,奚仲便找了一些能工巧匠,從就近的山上伐了很多樹木,他和那些人在山下的一個開闊的地方造起了馬車。
為了讓馬車堅固,奚仲還讓人打造了銅器固定在馬車連接的地方。幾個月下來,奚仲就造了一批馬車,而且式樣不同,并安裝不同的標志,做成各種等級,讓官職不同的部落人乘坐。其中一種規格比較高的馬車的車輪直徑達 1.42米,兩個車輪間的寬距達2.1米,車身長3米左右。專門用來讓部落的首領和那些很有身份的部落人乘坐、出行。 這天,都城的禹王路過奚仲住的地方,又來看奚仲造車,他看到山下一條路的旁邊馬車排了一個長的隊伍,禹王看著那些車,對奚仲說:“有了這些馬車,部落的人出行就方便了。”禹王告訴奚仲,他要派人在那些出行的途中,建立一些供車馬休息的車服祠。奚仲當下按照他的要求叫人在他造車的不遠的地方,建立了第一個車服祠。
幾年之后,禹王突然得了重病,臨死前他叫人把奚仲叫道跟前,說:“我死之后,你要安排好人把我埋葬在那片高高地封土上,那是一片風水寶地,把高輪包廂式馬車一同我埋葬,車身要南北方向,車頭向南,還有那二馬駕單轅式戰車,只能坐1—2人馬車、拉車的兩個馬匹連同車夫一同為我陪葬……車廂后邊葬一人,頭東腳西,口銜海貝,他就是為我趕車的馬車的車夫,還要在車馬坑里多撒些撒貝殼(古錢幣)……” 最后禹王說:“仲,你是東夷部落最有才干的人,你輔佐我治理洪水、馴養野雞成為家禽,而你造的車更是當今無雙。你的創造都是最杰出的。所以我要封薛國之地給你。” 奚仲叩謝禹王。
禹王死后,按照他生前的要求進行了下葬。奚仲也因為自己杰出的造車發明,他的所在地薛國成為了自己的封地。奚仲雖然做了薛國的國君,但他仍然把所有的心血用到造車上,他培養自己的兒子吉光,把自己的手藝全部教給他。父子倆又一起不斷地改進馬車。后來把沒有輻的車輪,改變成有輻的車輪。這樣使車輛的行走部件發生了重大的變革,而因此馬車行走起來更加輕松便捷,馬車的性能也就越來越好,這也讓馬車這種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行工具更多更便捷地應用到生活中。
原始社會晚期的東夷族部落,是人類活動較多的場所之一,而奚仲所在的薛地因薛河而得名,薛河發源于沂蒙山系西端,蜿蜒向東流經滕南平原而入古泗水(今微山湖)。薛河兩岸,分布著眾多的先人文化。以薛河為中心方圓僅20華里的區域,就分布了從北辛文化,到龍山、岳石文化,以至于階級社會等各種文化類型的大量遺跡,并且遺存相當集中。薛國的歷史,差不多就是華夏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歷史的縮影。后來的一年,都城所屬的部落因為爭奪地盤發生了戰亂,奚仲和他的族人就在一個秋天遷往邳地(今江蘇邳州境內)。到邳地之后奚仲和他的族人又被封于邳地,建立邳國,奚仲也就成了邳國的國君。他在邳地也大量地制造馬車,他造的馬車從載人到拉貨,用途也越來越廣泛。奚仲也就成了所有部落當中最受尊敬的人。
奚仲和他的兒子后來也一直沒有停止過造車,直到他終老。奚仲死后,人們把他的墓也安放在山上,奚仲造車的那座山叫做奚公山。他造車的故事也被歷代的人們傳誦下來。奚仲也就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的造車始祖。游人駐足奚山巖石下可見壁上有一條巨跡,傳說那是奚仲造車時留下的轍印。這事顯然出于后人附會,但畢竟為奚山增添了些許傳奇色彩,當地人卻仍相信這些傳說都是“真的”。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產業網 201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