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帝晚年,自覺年老力衰,咨詢四岳,推薦繼承人,大家一致舉薦虞舜。于是堯帝想親自對舜進行一番考核。
一天,堯帝來到濮陽縣東南胡狀一帶的歷山下,見有個年輕人在犁地,犁前套著一黃一黑兩頭牛,犁把兒上掛著一個柳條編的栲栳。年輕人隔一會兒吆喝一聲牛,并抽打一下栲栳。堯正疑惑時,又見一位白發老人,挑著柴從山上走來,年輕人忙停下,接過老人的擔子,幫著送到山下。堯便問老人:“這小伙子是你兒子嗎?”老人說:“不是,他是我們這里的首領,叫舜,我是他的百姓。”堯又問:“他是首領怎么還為你挑柴呢?”老人說:“他見誰有困難就幫誰,可他卻不讓人替他干活,你不見他自己正在犁地嗎?”
堯又去問舜:“你為什么犁地敲栲栳?”
舜說:“人養牛,是為了使喚牛,使喚牛就得愛惜牛。牛耕地已經很累了再抽打它,實在過意不去。我為了不傷害牛,所以才只打栲栳而不打耕牛。”
堯問:“只打栲栳能管事嗎?”
舜答:“當然管事。因為黃牛聽見響聲,以為打了黑牛,黑牛聽見響聲,以為打了黃牛,因此兩牛一齊用力。”
堯暗暗稱是,又問:“要是領人做活,那人應該怎么辦呢?”
舜說:“人、畜不能并提。人是萬物之靈,領人須得領心。只要以心換心,把要做的事理講通了,眾人會自己去做,更用不著打栲栳一類的辦法了。”
堯聽后非常高興,暗想,如果此人當了首領,一定更會用人。但他還要對舜進行一番考驗,并把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作妻子,還幫他筑糧倉,給了他一群牛羊。舜并沒有因此而驕傲,依然勤勞而節儉。舜的父母和弟弟見舜有許多財產,起了壞心,三番五次加害于他,在娥皇、女英和果攵手的幫助下,都被舜巧妙地躲過了。事后舜也不記仇,一如既往孝敬父母,關照弟妹。
堯見舜機智,寬厚仁慈,不記前嫌,仍然孝敬父母,愛護弟妹,認定他一定能愛護人民,治理好國家。堯先讓舜任司徒,以后又委派他總領百官職事。舜任職后,勤儉謹慎,政事辦得井井有條。堯見舜確實是一個教民有法、治國有方的年輕人,便決定把職位禪讓給他。
舜繼位后,曾經巡狩四方,翦除了鯀、共工、歡兜和三苗這四人的危害,使人民得以安寧。選用優秀人才治理天下,命禹治水,契管民事,益掌山澤,皋陶作士。還制定了官吏考核辦法。舜到晚年效法堯的做法,咨詢四岳,把帝位“禪讓”給治水有功的禹。舜在位時期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人們曾以“堯天舜日”來稱道賢明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