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濮陽 >> 走進濮陽 >> 印象濮陽 >> 瀏覽濮陽

鹿臺 西周 錢幣

2013/10/23 15:51:54 點擊數: 【字體:

  
    《史記·周本紀》中記載,殷商最后一個君王紂王酷愛聚斂,不恤百姓,在商邑鹿臺(遺址在今天河南淇縣)囤積了大量錢財,周武王滅商后,讓大臣南宮適“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以振貧弱萌隸”,把鹿臺里的“存款”散了個干凈。

    據說鹿臺“大三里、高千尺”,花了整整七年才建成,如果真如《周本紀》記載,鹿臺里貯滿錢幣,數量之巨,不可估量。但這則記載很可能是司馬遷的“合理想象”,而根源則是周人對被自己親手送進墳墓的商人的“污蔑”:商代的貨幣系統很不發達,仍停留在海貝—銅貝并用的階段,且當時賦稅仍以谷物、布帛為主,書中說這些錢幣來自賦稅聚斂,顯然是說不通的。

    《漢書·食貨志》里說,周武王的大臣呂望(也就是姜太公,西周錢幣的老祖宗,親手制訂了中國第一部貨幣法典—《九府圜法》)將貨幣種類規定為黃金、銅錢和布帛三種,其中黃金“方寸而重一斤”;銅錢“圈函方,輕重以銖”(圓形方孔,以“銖”為計量單位);布帛“廣二尺二寸為幅,長四丈為匹”,作為金、銅幣的補充。

    然而這種說法同樣問題多多:目前保留下的西周文獻幾乎未提及金幣,至于銅幣,姜太公的封地—齊國春秋和戰國時使用的是刀形錢幣,直到(田齊)滅亡前夕才部分改用圓形方孔的銅錢,很難想象善于經商、銳意改革的齊國人,會放著自家老祖宗原創的“孔方兄”不用,硬是和僻處東北的燕國人一起,湊合用落后了一代的古老刀幣。

    種種跡象看,所謂“九府圜法”很大程度上是附會:春秋齊桓公時,管仲為減少改革阻力,將自己推行的“九府”掛了齊國(姜齊)始祖姜太公的名頭。到了兩漢,六國傳說不脛而走,而秦朝的焚書坑儒和戰爭破壞又讓許多六國記載湮沒無聞,只剩下空名的“太公九府”,自然會被傳說者按自己的想法“填空”一遍:“孔方兄”和布帛正是秦漢主要流通貨幣,秦代的五銖錢更是名頭響亮,這兩等“太公法定貨幣”入選毫無懸念;至于那四四方方的金幣,實際上是楚國金幣“郢爰”之類的經典面貌。漢朝實際上是由楚國遺民一手建立的,對于楚國曾流通了幾百年的金幣模樣,他們當然不會陌生。

    那么,西周到底有沒有“孔方兄”?

    兩千多年來,不斷有人拿西周貨幣說事。馮夢龍在《智囊全集》里描寫過一個敗家子,總是花大價錢買假古董,最終弄到破產要飯,還捧著“古董飯碗”,乞求好心人“惠賜幾枚太公九府錢”—很顯然,在馮夢龍心目中,所謂“太公九府錢”如果在市面上出現,就一定是贗品。明清筆記中也記載了一些笑話:“太公九府錢”上鑄著秦朝統一后才出現的小篆。

    周人是農耕部落,其商品經濟在世代交替之初,是要遜商朝人一籌的,西周初年的青銅器制造水準也明顯不如殷商晚期。西周人恐既無能力、又無需求鑄造比商代好得多的金、銅幣,更不可能穿越到戰國末年,去引進當時還不知為何物的“孔方兄”。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廣州日報(2013-10-21)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