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縣窯陶瓷燒制技藝(鞏義市)
2015/12/23 11:35:3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鞏縣窯的陶瓷產品分陶和瓷兩大類。陶,即唐三彩,它在成型器物或動物人物經素燒、上彩后,二次入窯燒造,溫度達800℃到1000℃,釉彩熔化,已經達到色彩艷麗、窯變生輝的效果,但器物人物還沒達到瓷化的程度。而瓷,比如白瓷、唐青花、絞胎器,它在上釉彩后二次入窯燒造,溫度要達到1200℃以上,燒結程度高,坯體堅硬致密,斷面細膩而有光澤,還具吸水性,而且必須是帶釉產品。
鞏縣窯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一是通過近年來較大面積的考古發掘,找到了燒制唐三彩的窯爐,陳腐池和作坊。出土大量的三彩器半成品和各種窯具,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二是出土了一大批完整和較完整的白釉、黑釉、黃釉等瓷器標本,對《新唐書•地理志》中關于河南府貢白瓷的記載有了進一步的認證,為唐“開元貢白瓷”產地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三是在中晚唐時期的地層和灰坑內,清理出不少白釉灑點畫藍彩的鈷藍彩釉瓷器標本,為青花瓷的起源、創燒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鞏縣窯出土的青花瓷與揚州唐城遺址和“黑石號”沉船上發現的三件青花瓷時代一致,由此可見,鞏縣窯不僅是研究唐三彩的重要窯口之一,同時也是研究唐白瓷和唐青花起源的重要窯口之一。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