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恩民,字雕蟲,人稱“泥人趙”,1962年出生,漢族,河南鄭州人,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1979年入伍北空8713部隊警衛班長、代理排長,1983年退伍后參加工作;1983年至1986年在鄭州市玻璃廠保衛科干事;1986年至2007年從事泥塑研究與創作;現為河南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中州大學特教學院客作教授。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聯合國教科文杰出手工藝徽章獲得者,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趙恩民泥塑藝術研究院院長。
趙恩民師承多家,自成一體,歷經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和探索,終于使塑空絕技的技法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作品在吸取西方藝術精華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技法更具深度和藝術魅力,深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收藏家們也都以爭相收藏為幸。作品被國家授予中華民族藝術珍品。
任何藝術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有情調,造型更準確,趙恩民苦練繪畫技術,以臨摹、畫石膏靜物到寫生,同時非常注意對生活的觀察,艱苦的基本功訓練為趙恩民今天的隨心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趙恩民的作品表現是典型的北方豪情派,粗獷的大線條與唯美的清秀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重意趣和情調又不同于細膩完整的形式美。
獲得的榮譽: 2003年10月,作品《童趣》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及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銅獎;2004年,作品《想往》獲得河南省第四屆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金鼎獎;同年秋,在北京參加展出時,受到溫家寶總理的接見與好評,作品《黃河娃》被溫家寶總理收藏;作品《鼓樂升平》獲得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及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獎;2005年,作品《生活》在中原文化上海行“河南民間工藝美術珍品展覽”中獲得金獎;同時,因在河南民間工藝美術事業中取得多項成果,為民族民間文化的繼承、弘揚、研究與創新做出突出貢獻,被授予金鼎獎·成就獎;2006年,在第七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2006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中獲銀獎;并在第十三屆中國藝術博覽會獲得金獎;2007年,作品《夏日里的黃河娃》獲“鄭州首屆民間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作品《和諧》在全國首屆泥塑節獲銀獎;作品《百童戲耍》在“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上獲金獎,并且做為文化使者,應邀參加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與未來文化藝夢株式會社,該作品并在前韓國首都漢城舉辦的中韓文化節活動中展出并受到好評,同時該作品在墨西哥與中國承辦的“感知中國——《中國工藝珍寶展》”中獲得好評。2008年,作品《童樂》獲第十三屆"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金獎;作品《那年那月》在第九屆中國美術大師展“天工藝苑—百花杯”榮獲金獎;并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杰出手工藝徽章”;代表中國民族文化,在新加坡舉辦了“人類精神之美”個人藝術展,《學車》等作品得到新加坡創價學會及當地藝術家的贊譽與珍藏。2009年,作品《童年》在第十四屆“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獲金獎;作品《捉小鳥》第十屆中國美術大師展“天工藝苑—百花杯”獲金獎。2010年,參加上海世博會聯合國館的展出活動,在展出中授國家委托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女士、秘書長漢斯先生塑像并作為國禮贈送留念。同年7月,參加上海世博會河南文化周活動,在展出活動中作品得到盧展工書記的好評,并塑像贈送書記作為留念。2011年攜作品赴上海世博會生命陽光館參加展出,并獲“上海世博會生命陽光展示世博之星”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