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趙恩民
2014/7/25 10:46:4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趙恩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市民家庭,對泥人的熱愛仿佛與生俱來,從小就喜歡用泥巴捏些小雞、小狗、飛機、坦克等小東西來充實自己單調的童年生活。九歲時看過阿爾巴尼亞影片《第八個士兵銅像》后,就能捏出來與影片里銅像極相似的泥人,受到街坊鄰居的贊許,從此,趙恩民的身心受到極大的鼓勵,也就是堅定了走泥塑這條道路的決心。
任何藝術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有情調,造型更準確,趙恩民苦練繪畫技術,以臨摹、畫石膏靜物到寫生,同時非常注意對生活的觀察,艱苦的基本功訓練為趙恩民今天的隨心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趙恩民的作品表現是典型的北方豪情派,粗獷的大線條與唯美的清秀風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重意趣和情調又不同于細膩完整的形式美,其作品有種大寫意的筆觸。
作品體裁都是普通的市井百姓,那些通常不被人注意的生活場景,經過藝術的表現使其更加精彩,勾起人們對已逝生活的回憶。譬如:“推鐵環”、“老鷹捉小雞”、“斗雞”、“跳羊”等這些游戲,現在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在童年時代可以說都“玩”,這是時代的反映,現在的青少年很可能不知所云。再如“打燒餅”、“猜酒”這樣的生活場景在七、八十年代可是隨處可見。作品表現出來的格調十分耐人尋味,因為是普通的生活場景,大家都非常熟悉,把一種熟悉的生活用一種立體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使人感到耳目一新。這種藝術思維和藝術技巧的綜合表現,使生活更加藝術化、情趣化。作為一名普通的泥塑藝人,把自己的思想和藝術觀不是定位在一種低調的唯美形式上,而是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高格的思想表現上;趙恩民的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語言,一種無聲的語言,它告訴你一段生活故事,人生經歷。通過每一件作品人物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形態,你可以聽到他的心聲。再用大塊面粗線條的表現,反映那些精獷豪爽而且飽嘗人生艱辛的北方漢子的生活狀態,所有的人生經歷都反映在不同的人物臉上,讓人有種面對面的感覺。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工藝美術網(201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