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邊飯店,曾把剩菜和污水倒入湖中。

美麗的雁鳴湖風景
[核心提示]
鄭州市中牟縣北部,有一塊蒲草叢生、碧波蕩漾的濕地,因雁、鶴常在此齊鳴,得名雁鳴湖。1998年以來,當地政府圍繞這塊“寶地”,開始進行開發,著名品牌雁鳴湖大閘蟹就是成果之一。為進一步做大做強雁鳴湖的旅游產業,當地政府近日又向全國拋出了出讓雁鳴湖經營權的繡球。有無投資商愿意接“球”?大閘蟹價格會不會隨之上漲?景區生態會不會面臨破壞?問題隨之而出。
游客反饋:景好、蟹香,世外桃源
11月17日上午,記者走進雁鳴湖風景區,三天后,記者還在為自己的魯莽行為而后悔,自責不該驚擾了一對鳥兒,打破了它們和諧的小世界。
雁鳴湖景區湖面寬闊,在湖邊金黃的蒲葦叢中、搖曳的垂柳下,兩只鳥兒正相依相偎,用嘴給對方梳理羽毛,也不知持續了多久。面對如此親昵、和諧的情景,記者不禁端起了相機,但還未按下快門,這對小情侶就一前一后沖高飛去,只留下黑白相間的倩影和歡快的叫聲。
“是大白鷺!”湖邊一位姓任的垂釣老人對這里的鳥很熟悉。他告訴記者,這里空氣清新、景色優美,棲息著白琵鷺、黃嘴白鷺、鳶、紅隼、灰鶴等鳥類,人們平時常來此鍛煉身體,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可以延年益壽。
順著一股濃郁的香氣,記者來到了園林內一家飯店,一口大鍋正冒著熱氣,旁邊剛剛出籠的幾只大閘蟹,肥嘟嘟的,泛著金黃的光,讓人垂涎。抱著一壇“雁鳴湖酒”,來自鄭州的任先生一邊把酒品蟹,一邊說:“鳥親,蟹香,酒美,景更好,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商家聲音:客多、賺錢,正謀發展
任先生只是雁鳴湖5年來接待的上百萬食客中的一員,自2001年雁鳴湖舉辦“中牟之秋大閘蟹美食節”以來,眾多游客紛至沓來,其中80%來自鄭州、洛陽等經濟較發達、距離較近的地區。
游客來到雁鳴湖,吃大閘蟹,住農家賓館,游湖賞鳥,在享受良辰美景的同時,也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收益,僅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就為此地貢獻了2345萬元。
景區內的“園林飯店”在食客中頗有名氣,老板朱延江也因此發了財。他認為,自己能有今天,完全是聽了政府的話。2001年,在鄉政府領導的勸說下,朱延江投資3000元,搭起個塑料棚,開了“園林飯店”,不到5年,他就賺了50萬。
采訪中,心氣很高的朱延江表示,他正謀劃著把生意做大,準備在飯店后面再蓋一家家庭賓館。他說,政府要把雁鳴湖賣給有實力的大老板,自己的發展機遇可能又來了。
出賣原因:經營管理遇難,缺少資金投入
“賣了雁鳴湖,朱老板的發展機遇會更大。”雁鳴湖鄉黨委副書記兼雁鳴湖生態風景區負責人任學斌告訴記者。他介紹,1998年該鄉引進大閘蟹,但隨著產量的猛增,銷售問題浮出水面,為此,在2001年9月,他們舉辦了“中牟之秋大閘蟹美食節”,并獲得極大成功;之后,看到“美食節”給當地經濟帶來了極大的帶動作用,他們便決定上馬具有觀光農業性質的“雁鳴湖生態風景區”;此次,雁鳴湖鄉全國招商,就是要把景區做大做強,朱老板他們也會跟著受益。
為什么鄉政府不繼續經營呢?任學斌說:“隨著游客的逐年增多,經營和管理壓力越來越大,且資金投入力不從心,經反復論證后認為,只有把雁鳴湖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完全分離,才能讓雁鳴湖景區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據了解,目前,該鄉大閘蟹養殖面積已達8600畝,其中天然放養的有8000畝,稻田養蟹6000畝,年產大閘蟹41萬公斤,除了直接的旅游收入,美食節還帶動了大米、冬棗等大量農副產品的銷售。
出賣條件:出價4500萬元,注重生態保護
任學斌說,除了經營管理上的壓力要賣出雁鳴湖經營權外,借助外來專業公司市場化運作,縮小與同類產品的的差距,打造中國北方的大閘蟹名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他說,與著名的陽澄湖相比,雁鳴湖還有很大差距,前者一畝能產400斤大閘蟹,一只不到四兩重的大閘蟹價格高達35元,而后者一畝只能產100多斤,一斤才25元。
據雁鳴湖鄉政府透露,此次鳴湖景區30年經營。(原標題:中牟4500萬叫賣雁鳴湖 大閘蟹價格可能要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