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33年的段希超原是中牟縣城關鎮自由街村人,195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曾兩次赴朝作戰的“上甘嶺”英雄。后因負傷轉業從事教育工作,在基層的講臺上,帶領孩子們把對黨、對祖國、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傾注在學雷鋒這件事上,一干就是50年。
11月21日,寒流突襲中牟,但低溫絲毫沒有影響段希超到黃店鎮打車李小學作報告的熱情。他今天要為孩子們講述“親歷上甘嶺戰役的感受”和“向雷鋒同志學習”。
回到中牟35年間,無論寒冬酷暑,還是風吹雨淋,只要孩子們有要求,他都“來者不拒”。至今,已經義務作報告1500多場,足跡遍布中牟城鄉各個學校。
中牟播報 趙文佳 文/圖
通訊員 李建敏
50年做好一件事
1962年從部隊轉業到湖北省公安縣后,段希超開始走上講臺教書育人。8年的部隊生活讓他養成了看軍報的習慣,于是就聯系老部隊訂了5年的軍報《前進報》。當第一期報紙送到段老師手中時,幾篇關于雷鋒做好事受表彰的報道讓他對這個小戰友由衷的欽佩。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發表了,社會各界頓時掀起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段希超更是積極組織全區少先隊員開展活動,帶領他們學習雷鋒的事跡,甚至拿出自己的工資為大隊購買書籍物資。
段希超的“瘋狂”行為不僅沒有遭到家里人反對,還發展了妻子和孩子作為自己的助手,全縣少先隊員的2000張獎狀都是由老伴代筆,段老師所有的講稿和總結報告也都出自她之手。
1998年省關工委聯系了一家出版社,給段老師送過來十幾袋書運到了縣車站,兒子校軍沒等父親開口,就蹬著小三輪去車站拉書。書太重,裝得太多他騎不動,就一次裝兩袋,來回跑了好幾趟。
讓雷鋒精神薪火相傳
“我是一顆螺絲釘,哪里需要哪里擰。”從1978年回到家鄉,段希超就以雷鋒的“釘子精神”要求自己,他堅持每年到全縣各學校作報告至少40~50場,從不吃學校的飯,不要任何紀念品,也不讓車接送,自己坐公共汽車,不論嚴寒酷暑,從不間斷。
今年9月份,段希超受邀到韓寺鎮某小學作報告,由于學生較多,報告只能在室外操場上進行。上午的陽光格外熾熱,即便是年輕人,也曬得直想往陰涼處躲。一身舊式軍裝,戴著紅領巾和軍功章,年已81歲的段老師汗流直下,整個后背都濕透了,但他卻依然堅持站著作完整場報告。
老師們都心疼他,勸他多休息一會兒,學校的領導也挽留他留下吃頓便飯,但他卻一口拒絕,堅持回家吃飯。他說:我為孩子們作報告是為了讓他們多多學習雷鋒,讓他們健康地成長。他們能夠傳揚雷鋒精神就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毛主席曾說過:“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段老師不僅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50多年來,段希超老師堅持把所有時間和精力投入在宣揚雷鋒精神和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事業中。閑暇時,他時常跟老伴開玩笑說,等到100歲時,只要身體允許,我仍然會帶領孩子們學習雷鋒,給他們講雷鋒為人民服務的事!驹瓨祟}:中牟老兵段希超:這輩子就學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