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澳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在鄭州設立“中國•鄭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掛牌儀式在鄭州文化館舉行。澳大利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執行主席彭閃閃、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麗艷、鄭州文化館館長李桂玲等共同參加并座談。協會聘請鄭州文化館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理事單位,誠聘李桂玲擔任理事長。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總部設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執行主席彭閃閃詳細考察了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座談會上,彭閃閃介紹設立鄭州分中心的目的:促進各國各民族各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廣泛、更深入的交流;推動當代藝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度結合,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和“文化基因”,從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當代文化藝術的國際交流、合作,促進人類文化繁榮與和諧發展。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近年來取得的經驗和成績吸引了該協會的關注,故此,增設鄭州文化館為理事單位,期待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強合作、深化交流,共同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宣傳鄭州非遺做出努力。
王麗艷歡迎該協會在鄭州市掛牌,隨后詳細介紹了鄭州市非遺中心情況以遠景規劃: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于2006年3月,由鄭州市人民政府批準,負責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目前有國家級6項,傳承人4人,省級59項,傳承人26人,市級185項,傳承人149人,已公布五批市級項目,三批市級傳承人。其中少林功夫、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超化吹歌、鞏義小相獅舞等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熱切鼓勵鄭州市非遺保護項目闊步走出國門,進而提振中原文化、商都文化和炎黃文化的軟實力。“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藝術交流協會”在我市增設并掛牌,能夠讓世界華人了解鄭州非遺和中原文化,同時使鄭州非遺和中原文化在異域他鄉“生根結果”,感染世界。
依據《“十三五”文化改革發展的重點》,鄭州引進“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代文化藝術交流協會”,目的在于創新對外傳播、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方式,著力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使全球關注中原非遺、走近中原非遺、了解中原非遺。鄭州文化館、市非遺項目保護中心切實履行文藝工作者的責任擔當,推動思想觀念、體制機制、方式手段創新,不斷提高文化工作的社會效益和品牌效益,開創文化工作發展的新勢頭。讓中原文化成為推動中原發展的“軟支撐”,提高鄭州國際知名度的名片;充分發揮傳播中華文化、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既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又發揮國外機構的本土優勢,形成推動中原文化走出國門的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