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治水英雄名叫禹,一心要征服水患為民解難。這天大禹召集各路諸侯在陽翟縣北部的蜘蛛山頂聚會,共商治水大策。聚會后,眾諸侯七嘴八舌眾說紛紜。有的諸侯不住搖頭嘆息,認為這是天意、劫數,人力根本無法抗拒。有的諸侯則認為事在人為,百事可行。大禹博采眾長,制訂出一套治水辦法。他覺得只要詳查水情,疏通河道,洪水是一定能夠制服的。大禹的主張和辦法,贏得了眾多諸侯的欽佩和支持。
大禹帶領眾諸侯看地勢、察水情,日夜奔波于洪水之中,由于大禹和眾諸侯齊心協力,終于查出了陽翟縣發生水患的根源。原來 蜘蛛山和東面的靈山中間的一段山崗擋住了水路,要想排出陽翟縣的洪水,心須疏通這段河道。于是大禹領著諸侯和廣大百姓開鑿河道,疏通水流,不密切協作和風風雨雨,日日夜夜,他們從未停止過治事業。在開鑿河道貌岸然的閑暇,大禹常和諸侯們登上蜘蛛山頂,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磨出了深深的屁股的痕跡。就在這痕跡坑的前面,還有一條谷,據傳說這是大禹在開鑿河道時因渾身是汗坐在石頭上歇息,汗水從石坑中淌出,匯在一起向遠處流去,久而久之石頭便被汗水沖出一條深溝。后人就把這條石溝稱做汗溝。
大禹領著諸侯和廣大百姓,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苦戰,終于把蜘蛛山和靈山之間約有三里多長的河道鑿通了,洪水沿著河道飛泄而下,沒多久陽翟地面的洪水就全部被排除了。
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大禹和諸侯們的治水功績,把原來的蜘蛛山改為諸侯山。【原標題:大禹借斧斬孽龍】
來源:大河網 時間:2006年11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