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中岳廟
2012/4/26 15:44:2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十月黃金周密華夏一帶游玩,在逛中岳廟時,碰著門口一些拍快照的中年女人跟著我們,一邊走一邊說這個處所比少林寺年夜四倍,我們幫你講解,告訴你們什么處所攝影好,趕也趕不走,氣得我們索性到門口處事臺去請正宗導游。一問價錢,居然要四十元,因為旅游岑嶺,一律這個價,想想仍是出了這個錢,也讓耳根清凈些。不外,一圈下來,卻覺察這筆錢花得值,讓我收益匪淺。為了讓列位往后到中岳廟去,既體味其中典故,又節約錢財,我就把記憶中的工具告訴巨匠。可惜不才并無“過耳不忘”的本事,若干好多會有些漏失蹤和前后倒置的情形,敬請原諒!(不外這總比你一小我瞎轉悠好吧!)
言歸正傳,話說嵩山地域有代表釋教的少林寺,有代表儒教的嵩陽書院,有代表道教的中岳廟,所謂全國獨一一個三教集中的處所,而嵩山又是中岳,是以,在中岳廟中,有不少工具都反映了三教合一及中岳這兩個主題。
先介紹一下中岳廟的歷史,它的前身是東周元年所建的太室祠,至今已有2760多年的歷史,是歷代帝王或年夜臣封禪或祭奠中岳嵩山的場所;春秋初年,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到嵩岳聞聽萬歲三聲而擴建太室祠,北魏時改太室祠為嵩岳廟,道士進廟,成為道教勾就地所,金年夜定年間、清初順治至乾隆年間,曾年夜舉整修,現建筑為清初建筑原貌。
整個中岳廟南北長650米,工具寬166米,占地近11萬平方米。因為是清初建筑,因其中岳廟是模擬北京故宮,所有年夜殿等主要建筑均在一條中軸線上。讓我們從門口說起,在年夜門口有“名山第一”坊,此為近年新建,坊前有二個石翁仲,是明代遺物。穿過年夜門,就看到一座建在高臺上的亭子,此亭稱為“遙參亭”,為以前無法前往年夜殿的官員在此遠遠地參拜,當然我們無需在此參拜,可以繼續往前走,到年夜殿去。遙參亭后面就是天中閣,天中閣是仿天安門形式,只是比天安門小,天安門有五個門洞,而天中閣只有三個門洞。
過了中天閣,有一個牌樓,上寫“配天作鎮”。道教講究的是陰陽五行,六合乾坤,中岳廟是五岳中的中岳,是中心,只有天可以來相配,是以稱配天作鎮。再往前走是崇圣門及化三門,道教認為人的年夜腦、心臟、四肢會有病存在,經由化三門,就可將這三處的病化解失蹤,起到身體健康的浸染。(聽到這里,我倏忽想到金庸師長教師也許看過有關書籍,否則他怎么想得出“三尸腦神丹”這樣的毒藥呢?)
在化三門邊上是中岳廟一個聞名景點,即四尊宋代鐵人像,它們全身甲胄,橫眉圓睜,或手撫寶劍,或緊握拳頭,氣焰地四面各立一方,是宋代遺物,距今已有900多年歷史,鐵人經各代游人撫摩,全身锃亮如新,沒有一點生銹的痕跡。傳說昔時此地共有八尊神像,他們在聽善男信女說起岳飛抗金的英雄事跡后很是打動,便化裝成通俗農人模樣,偷偷溜出廟去找岳飛。在黃河岸邊渡河時,因為身段繁重,一鐵人告訴船家,一船只能渡2人,船家感受很是奇異,在渡4人過河后,船家禁不住說你們是否是鐵人,所以出格重?這樣一來,泄露了天機,鐵人沉到黃河底了。中岳廟的道士知道此事后,便派人去打撈,撈出來的4個即是此刻我們所看到的,此外4個據說在山西太原的晉祠。
再往前走是峻極門、峻極殿和崧高峻極的牌樓,連著三個“峻極”,顯示了中岳廟的高尚地位。在峻極門和峻極殿間,工具二邊各有二個高臺,代表了五岳中的其他四岳,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華山華山和北岳恒山。在高臺下前進標的目的的右手邊有二塊石碑,其中一塊用玻璃罩著的是元代的原物,另一塊是按照原物上可識別的字和上下文模擬的新碑。讓我們看看碑的開首,不時呈現“每根底”的字樣,其實因為這塊碑是元代所立的一份圣旨,碑文中的一些詞是按照蒙文的譯音翻譯過來,“每根底”意思就是“巨匠、們”,碑文年夜意是:士兵們、四周居平易近們,你們不能在中岳廟中隨隨便便,若違反了廟里的劃定,要按廟里的端方嚴辦,這塊碑也說了然歷代帝王都很正視中岳廟。
上峻極殿的臺階,也可以看到象北京故宮中的龍形雕鏤,只不外是磚刻而已。中岳年夜殿初看,就讓人感受與其他寺院分歧的就是在主殿各開間門上掛了年夜巨藐小、分歧字體的各類匾額,都是歷代遺留下來的,可見寺廟噴香火之盛。年夜殿兩帝對聯寫道“坐嵩山掌乾坤懲惡賞善 保四方佑蒼生國泰平易近安”。
再往前是將軍門,門前右方有三塊碑,分袂代表了道教、儒教和釋教,是中岳廟的鎮寺之寶。其中第一塊碑最為珍貴,下方有五個奇異的圖形,分袂代表了五岳,而且令人稱奇的是,這些早年前繪制的圖形竟然和現代人用前進前輩儀器測繪的五岳地輿圖是一模一樣的,可見中國古代已有很是前進前輩的測繪能力。從道教的陰陽、乾坤來看,五岳代表了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無極,稱為“青龍白虎通四方,朱雀玄武知陰陽”。在中岳廟中不少處所都有這個圖形,在去嵩山之前,我在開封也見過這個圖形,那時還覺得這是“五岳真形”的甲骨文。
向前走是將軍門,稱為將軍門是因為門邊兩位氣焰的泥像是封神榜中的李用和朱海二位年夜將軍(因為對<封神榜>不熟,這兩個名字不知錯否),這兩位將軍的袍服底下,一邊是一個小孩,另一邊是一只三腳的金蟾,很是地少見。跨過高高的門檻,擺布各立另二位年夜將,一位是武的趙公明,一位是文的王喜*,此神長有三只眼,看到的良多,管得也良多。
在中岳年夜殿前,有一塊“岳出天中”的碑,據說昔時武則天當了女皇帝后,登嵩山封中岳,便有了此塊碑,因為那時很少有封中岳的,武則天卻執意要封,因而河南地域的老蒼生對武則天還長短常感謝感動的,河南話中對“行不行,對不合錯誤”均用“中”暗示,據說是從此而來。
過了年夜殿,就是寢殿,因為武則天封了中岳年夜帝,因而也就有了皇帝的排場,從寢殿中就可看出。傍邊是中岳年夜帝和皇后的神位,擺布分袂有四個代表“琴棋書畫”的四個寺人,擺布廂房中都是年夜帝在睡,皇后坐在一邊,邊上站一丫環,分歧的是左邊廂房中年夜帝戴著皇冠,聲名是在午睡,右邊廂房中年夜帝沒戴任何工具,聲名是晚上睡覺,因而平易近間有“睡爺爺坐奶奶”一說。雙方廂房都掛有某某人在此祭拜后有了孩子,便來還愿稱“送子有功”的錦旗。(我奇異的是為什么老讓皇后坐著,莫非皇后不躺著睡覺的嗎?)
過了寢殿還有一座御書樓,這是一座很是怪異的建筑,可以說是不中不洋,不古不今。此建筑上部是傳統的中國式圓拱窗,下部是帶葫蘆形立柱的西洋式建筑,走進里面,感受很是寬敞,都是木制品,是昔時的原物。原本在御書樓后面有一個門可縱貫背后中岳廟地址的主峰,可惜此刻此門已封鎖。(原標題:中岳廟)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中岳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