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百萬莊園和山西的王家大院、喬家大院、陜西的姜氏莊園,可謂“姊妹園”,吸引得游客慕名前往。來到詩圣杜甫的故鄉——河南省鞏義市,在市區乘車順孝康路(孝義至康店)往西行2公里,就到了康百萬莊園。
據鞏義市(縣)志記載:公元1900年,慈禧、光緒鑾駕由西安返京,途經鞏縣,康家第17世傳人康鴻猷已提前3個月聞之,投巨資建行宮,修御道,供奉鋪張,極盡奢華。面圣時又獻金百萬,以顯虔誠,龍顏頓悅,贊其家資雄厚,又賜“康百萬”匾額,自此名震中原。
推開高大厚實的黑漆雙扇大門,穿越10多米長的磚券拱形的門洞,眼前豁然開朗。一片空曠的小廣場,把寨內住宅區分為南北兩個大院。南大院坐西向東,北大院坐北朝南。南北兩院形成橫豎兩個丁字形,既遙相呼應,又緊密相連。臨街建筑的十幾米高的寨墻,城垛連綿環繞,和建筑群緊密銜接。登數級臺階而進北大院,一條寬近3米直達上房的過廳穿堂,將兩邊對稱的廂房分開。穿堂盡頭有一拐角側門,可通另一院。北大院是康家歷代子孫的住宅區域,從東向西排列,分別掛著匾牌。有“花樓重輝”、“秀芝亭”、“克慎厥猷”、“知所止”和“芝蘭茂”五個建筑院落組成。除最西端的“芝蘭茂”外,其余四院均建有高大的門樓,與外邊廣場相通。莊院內每個院落均采用民間通常的二進式四合院建筑格局。前院設有小巧玲瓏的假山、曲廊遮映景觀,有垂花門樓、有卷洞過廳。后院雖小卻別致,以小襯大,以幽托深。院落中間,有花廳連通,三步變樣,五步換景,步行道花磚鋪設,曲徑勾連。院落西、北,靠山腳崖壁,數十間青磚白灰縫券砌的窯洞,氣勢磅礴一字排開。窯門外裝飾一律上圓下方,并刻有文字圖案,圖文并茂,異常清新。窯內均設有落地雕花木扇為隔,將窯內隔為前小廳后臥房,窯洞內上空搭有木棚空架,分為上下兩層,層側設有木板樓梯,其名曰窯中樓,也稱窯棚閣,將窯洞映襯得既樸素又獨特。
走出北大院,越過廣場,便是南大院,建筑結構也是靠山崖筑窯洞,臨街道建樓房,不過此院是康家堆放雜物的倉庫,和傭人住宿的地方。出南大院踏上青磚構筑的高大堅固的寨墻,環繞千余米的窯洞庭院,樓閣鱗次櫛比,住宅區、作坊區、飼養區、牌坊區、造船廠等19個風格各異的建筑群,盡收眼底,總共1676間房舍窯洞。整座建筑群嚴密靈秀,既豪華又不失莊重。不僅吸取了南方精巧雅致的建筑風格,又保持了北方渾厚隆重的民俗建筑特色。康百萬莊園在18世紀和19世紀,堪稱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筑的典型代表,而且在19世紀70年代,成為聞名全國的四大莊院(康百萬莊園、王家大院、喬家大院、姜氏莊園)之首。(原標題:詩圣故里的康百萬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