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一條鐵路
解放鄭州時,平漢、隴海兩鐵路的鄭州站4000余職工不畏國民黨的威脅,自動組織起來保護火車、車站、機器及一切交通器材,并熱烈歡迎解放軍的到來。那一幕幕畫面仿佛就是在昨天……
“各位乘客,列車即將到達鄭州火車站,鄭州火車站是中國最大的車站之一”,在列車緩緩駛入鄭州站時,伴隨著乘務溫柔的話語,無論你是初來鄭州的外地人,還是從外地歸來的鄭州人,是否會被眼前鄭州火車站的龐大所震懾?
又時常聽到父輩說鄭州其實就是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火車站猶如鄭州的標志性建筑,讓每一個到過這里長在這里的人銘記,我們只知道她地理位置的重要,卻講不出鄭州鐵路與鄭州的淵源。每日急走在這個地帶,誰又會駐足凝望這個讓我們驕傲的標志?在如今,被商場、賓館、高檔餐廳包裹下的鄭州火車站仍然溫和地目睹著鄭州的每一個細微變化。
今年是鄭州解放60周年,解放前后鄭州鐵路在歷史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早期的鄭州只是一個小村落,當外國人撞開中國禁閉的大門后,在中國大地上開始修建鐵路,鄭州位于中原腹心地帶,最先經過鄭州的鐵路是北平到漢口的平漢鐵路,平漢鐵路也就是今天京廣鐵路的前身,后來外國人修建的隴海鐵路也經由鄭州,這兩條鐵路線至今仍是中國的兩大動脈。
從這兩條鐵路來到鄭州起,就決定了鄭州在中國運輸的樞紐地位。鄭州開始從小村落變成了縣,從縣變成了市,從市變成了河南省的省會。
不知有心的鄭州人可曾注意,鄭州市區的逐漸擴大似乎是在圍繞著鄭州車站逐步向四邊延伸。鄭州最繁華的地帶從解放前到現在從未移位。
因為鄭州位于中原腹地,城市處在兩大鐵路干線——平漢、隴海鐵路的交叉點,所以,鄭州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占領了鄭州,也意味著打通了平漢、隴海鐵路,讓交通更加四通八達,而在解放鄭州的戰役中,鄭州鐵路工人也是最可愛的人。
解放鄭州時,平漢、隴海兩鐵路的鄭州站4000余職工不畏國民黨的威脅,自動組織起來保護火車、車站、機器及一切交通器材,并熱烈歡迎解放軍的到達。那一幕幕畫面仿佛就在昨天,解放軍進入車站時,4000余工人歡騰萬分,紛紛高喊“擁護解放軍、共產黨”,“火車是人民的”等口號。
解放軍剛進駐鄭州,鐵路工人很快進入正常狀態,照常上班、洗車、修車、燒火。每天有十五六名值班工人和解放軍一起在車站上往返巡邏,看守器材,以防少數不法之徒的破壞。他們熱情地向解放軍說:“知道你們來了,大家都把器材保護得好好的,火車頭上連火都沒有熄,就等著給咱們軍隊開車哩,解放軍什么時候需要,一聲命令,我們馬上開車。”隨后,平漢、隴海鐵路辦事處成立,馬上開始了鐵路的積極修復。
解放后,經由鄭州的鐵路由解放前的兩條而變為今天的東西南北四通八達,鐵路線網增多,單線路逐漸改為復線,有縫鋼軌被無縫鋼軌取代,人工信號、人工道岔改為自動控制。火車從最初的蒸汽時代飛躍到如今的電力時代,自動化程度提高,運輸安全控制能力增強。
鄭州鐵路承擔了鄭州地區中長距離客、貨運輸量的80%。解放前期,鄭州只有一個車站,貨運客運同在一站。如今,鄭州擁有亞洲最大的列車編組站,也是我們第一個綜合性現代化的編組站——鄭州北站;被譽為“大中原出?”、年貨運量700多萬噸的特等貨運站和國家內陸鐵路貨運一類口岸——鄭州東站;素有中國鐵路心臟之稱的特等客運站——鄭州車站。
60年來,鄭州鐵路強有力地支撐著鄭州經濟社會的發展。每日,鄭州車站始終像鄭州的心臟一樣,激情地跳動著,代表著鄭州旺盛的生命力。
鄭州鐵路的發展代表了鄭州60年的發展,鄭州鐵路人卻是這個城市優秀階級的表率。在幾天的奔走采訪中,鄭州鐵路人的樸實和堅韌,讓記者感動,在鐵路一線崗位,身穿黃色工作服修車的鐵路工人,似乎身上從未干凈過,在換車頭軌道上,走下火車的司機疲憊的面容讓人不忍,他們時常幾十小時不能合眼,面帶微笑的乘務員,似乎永遠掛笑容在嘴邊。就是這些辛勤的鐵路人才能讓火車晝夜不停地運轉,讓火車拉著這個城市奔跑。
鄭州解放之后,我們在這片土地上自由地生活著,60年來,每一個鄭州人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經歷了成功的喜悅、失敗的痛苦,然而我們從不曾被任何困難嚇倒,我們滿懷自信地迎接著每一個黎明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