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的曲兒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門前唱大戲……”這首兒歌膾炙人口,多少代人口口相傳,成為童年時代最經(jīng)典的旋律和記憶。
安陽人把傳統(tǒng)的兒歌、童謠和民謠稱為曲兒,這些曲兒都那么原汁原味原生態(tài),都那么質(zhì)樸生動,都那么頑強,都那么富有生命力,安陽的曲兒傳遞的是殷商熱土上豐富的生活情景。
曲兒中最常見的是各種哄孩子的小曲兒。在農(nóng)村?吹嚼咸е粋小胖墩兒,哼著那些不著調(diào)的詞兒,聽到最多的就是“小貓兒,上樹偷桃兒”,“拉大鋸,扯大鋸”,“小狗兒汪汪叫”。這些小曲兒充滿了生活樂趣,原始得沒有一個多余的詞素,卻是童年里最動聽的歌謠。小曲兒一般很短,適合幼兒說唱。稍大的小孩兒都會說:“小板凳兒四條腿兒,俺給奶奶疙瘩嘴兒……”“明月亮,明晃晃,開開后門摟豆秧,一摟摟了個甜瓜,一變變了個娃娃,也會哭,也會笑。”這些曲兒體現(xiàn)了人和自然的和諧。有一些片斷,長大了的我仍不明白,譬如“指星星,過玉兒”,這個“玉兒”到底是什么意思?沒有人給我答案,我想可能就像是詩經(jīng)里的賦比興手法,只是一個引子。
與這類曲兒對應(yīng)的有婦女要勤儉持家、兒女要孝敬父母的曲目。“月婆婆,明晃晃,開開后門洗衣裳。洗得白,漿得光,她娘嫁給黃鼠狼。吃雞肉,喝雞湯,你瞧她娘香不香?”這個曲兒是講女人月圓人靜之時還在為家人操持,最終過上了好日子,語言直白,頗有幾分羨慕嫉妒恨的意思!稇蟹蛉恕穭t刻畫了一個好吃懶做的村婦形象:“懶夫人,懶得慣,抱著孩子挨門兒串;東家串,西家串,看看鄰家吃啥飯。一家兒吃的餅,一家兒吃的面,有心吃一碗,人家沒讓咱。抱著孩子往回串,串到過了晌午飯,回家吧,沒有飯,買了二兩紅薯來,一口咬了二兩半,噎得直翻白瞪眼。”每次我想起這個曲兒,眼前就浮現(xiàn)一個黑胖邋遢的女人。“小小孩兒,一尺一寸,抱在娘懷,歡喜不盡。發(fā)汗潮熱,嚇掉娘的真魂。東廟里燒香,西廟里求神,保佑我兒成人,長大是娘的近人。”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為人母之后,每次翻看和閱讀到這個曲兒,心里就酸酸的。
我小時候很不講理,村里長輩給我起外號叫刁只,見到我總是說唱一段:“刁只刁,賣梨膏,梨膏粘著刁只的嘴,刁只不能喝涼水兒。”雖然我一直沒有被粘住嘴巴,但這個曲兒卻讓我整個童年一直很怕梨膏這種東西。在那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這是一種極為珍貴的吃食,一般人不能吃到,那些兇巴的人偶爾吃到,卻要冒著不能再喝水的風(fēng)險。
那些享受了高級點心和高級糖的高級人物,是要受到大家嘲弄的:“高級煙,高級茶,高級點心,高級糖,高級老頭兒上茅房,茅房沒有高級燈,一腳踩進茅屎坑。”
“周扒皮,皮扒周,周扒皮的老婆賣冰棒,冰棒冰棒化成水兒,周扒皮的老婆變成鬼兒。”這個曲兒很有意思,老百姓沒有與周扒皮抗衡的能力,但他們相信作惡的人一定會受到懲罰。
安陽的曲兒里面有很多反映戰(zhàn)爭的段子,有的表達了人民對于日本侵略者和蔣介石反動派的憎恨,有的反映了老百姓對于子弟兵的熱愛。“小日本兒,真瘋狂,燒光殺光又搶光。小日本兒,真是壞,搶了東西把人拽……”“小汽車,嘀嘀嘀,里邊坐著毛主席。毛主席,掛盒的,打得老蔣歪脖子。崴一崴,瘸一瘸,老蔣叫我叫大爺。”
《金娃娃》是一個故事性很強的曲兒:“第三天,日本鬼子進了我的家,偷了我的雞,搶了我的鴨,最后給了我仨嘴巴。第四天,紅軍叔叔來到我的家,還了我的雞,還了我的鴨,最后給了我大紅花。”還有“當(dāng)兵好,當(dāng)兵好,當(dāng)兵穿上對門襖,騎著馬,扛著槍,跟著老毛打東洋。”像熱愛、敬愛這樣表達崇拜的形容詞,在這樣的曲兒面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古往今來,愛情是文學(xué)永恒的主題,即使是在曲兒這樣的口頭文學(xué)中,兒女之情也流露得滿懷滿腔,淋漓盡致。幾年前,我聽一個老太太唱過幾段,特別好聽。“八月十五月正東,野俏的不叫有人驚,花郎兒摟著面劑兒睡……”野俏的指的是麻雀或者別的夜鳥,花郎兒指的是男子,面劑兒形容白凈的女子。
《王二姐盼夫》是一首很長的曲兒,我只記下了一段:“王二姐盼你盼得好心酸哪,正月正盼到你二月二,二月二盼到你三月三,四月五月都過去,盼到你六月整整半年……盼到你臘月整整一年。”那漫長的等待,經(jīng)過了漫長的歲月,不知道有沒有結(jié)果,不知道王二姐是否會化成望夫涯、望夫石。
作為一種地方文藝,安陽的曲兒體現(xiàn)了中原人的平和與順從,更得幾千年來儒家文化的精髓,就像一首老曲兒:“八十歲老翁進花亭,手扶花枝兒珠淚橫。一十歲觀花花出土,二十歲觀花花長成……九十歲觀花花還在,一百歲觀花花無蹤。”安陽大地上口口相傳的曲兒就像花兒,代代傳唱者就像觀花老翁,千萬不要等到這些觀花的老翁百歲仙逝,花兒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