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卷戲(安陽)
2012/8/23 8:42:3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羅卷戲又名“大笛子戲”,亦叫“大鑼戲”,古文獻中稱為“羅羅”等 。羅卷戲源于舊時迎神賽會、驅逐疫鬼、酬神還愿的“儺戲”和廟中道士演唱所用的經文,被稱為是“戲曲之最”“百戲之先”“戲曲文物”“藝術化石”的大戲。傳說唐代李世民睡夢中看見了天戲,醒來后告訴了丞相。丞相據夢中情景編寫劇本,讓人照戲文排演。宮中女眷們看了眉開眼笑,李世民就叫此“樂眷戲”。后來流入民間,發展為“羅卷戲”。明朝時大移民,內黃縣李官寨來了一個鑼戲樂師,在村里成立了“玩會班”,農閑廟會時演唱大鑼戲。明末清初,滑縣萬古村成立了大鑼戲“公聚班”,四鄉八村演出,很受歡迎。內黃縣李官寨大鑼戲和滑縣萬古村大鑼戲,被稱為“最后的劇團”。他們走街串巷,趕赴廟會,搭臺演出,傳承者大鑼戲古老的藝術。
羅卷戲擅長演出傳統劇目,以朝代的袍子戲、架子花臉戲和神話戲為主。劇目有《三氣周瑜》《三省莊》《海瑞搜宮》等300余部。
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