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仿嘉靖款青花八駿圖碗,清,口徑16.7厘米,底徑6.5厘米,高5.5厘米,現藏于安陽博物館。
敞口微撇,斜壁深腹,平底,圈足。口沿施醬釉,內外均施白釉,釉色泛青。器表飾青花八駿圖為主題。口沿內外及圈足均飾青花弦紋。圈足內為二行六字青花雙圈楷書“大明嘉靖年制”仿款。外腹繪神態各異的七匹駿馬,息憩、奔跑于草地之上,山石之側,流云之下。內底青花雙圈內另繪一馬臥于月下坡石上。外壁內底組合起來,就是一幅完整的八駿圖圖案。此碗制作精巧,胎體玲瓏,由于選料的精細和技術的純熟,因而成色純正,濃淡分明,是清康熙民窯仿明嘉靖瓷器的一件上乘之作。
清康熙時期,經濟貿易發達,康熙十九年,景德鎮恢復御窯廠,青花瓷器取得突出成就。康熙青花以胎釉精細、色澤豐富、造型古樸、紋飾優美而富盛名。安陽博物館館藏青花八駿圖瓷碗,則是這一特征的一個典型縮影。
康熙青花在繪畫技法上,改變了明代青花先勾勒花紋輪廓線,然后涂色的傳統方法,即單線平涂,而是采用渲染的技法,在瓷坯上繪畫,一種顏色能表現出濃淡深淺多種不同,形成五個層次的色階,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之分,故而康熙青花有“青花五彩”之譽。此碗中青花八駿圖畫法,同樣采用了不同的色階,形成了水墨畫般的藝術效果。
八駿圖是我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個傳統題材。相傳八駿為周穆王御駕的八匹坐騎,謂“王馭八龍之駿”周文王之八駿,有兩種說法,一說以毛色命名,分為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赤驥為紅色,盜驪為黑色,白義為白色,逾輪為青紫色,山子為灰白色,渠黃為鵝黃色,華騮為黑鬃黑尾,綠耳為青黃色。一說以速度命名,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宵,夜行萬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騰霧,乘云而奔;八名扶翼,身有肉翅。
此后八駿逐漸成為駿馬的代稱,關于八駿的題材,亦倍受人們的喜愛。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駿和明成祖朱棣的長陵八駿,描繪的是二位帝王經常乘騎的駿馬,代表了其主人在王朝創立時的赫赫戰功。清康雍乾時期的宮廷畫師均青睞于八駿圖題材,如朗世寧《八駿圖》(又稱《郊原牧馬圖》),以“海西畫派”獨有的藝術風格,描繪八匹駿馬散放于郊外曠野之中,或臥,或立,或吃草,或嬉戲,自在悠閑,放牧者在樹下休憩觀望的情景。所繪駿馬活靈活現,呼之欲出。現藏故宮博物院。乾隆時期波西米來畫師艾啟蒙所繪八駿圖,則是其寫實性代表作品。所繪八匹駿馬,與真馬等大,均為中亞等地進貢清王朝的罕見名馬,神形各異,栩栩如生,充分體現了作者高超的寫生技巧。現存南京博物院。中國畫大師徐悲鴻亦多次畫過以八駿為題材的作品。
此碗以濃淡相宜的青花涂抹八駿形象,展現出人們對八駿題材的喜愛,對其暗含的永往直前的馬精神的推崇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