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酷愛飛行的田少強還是盼到了曙光。他查閱國家相關政策后獲悉,根據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出臺的有關空域管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我國將逐步開放低空領域。田少強說:“國外私人飛機多,咱國內老百姓卻總覺得飛機陌生、神秘,我想能不能開個飛行俱樂部,讓有飛行夢想的人參加進來,普及飛行技術,讓更多人圓夢藍天。”
自制飛機上天不易
專業人士談飛天安全和規則
近年,農民造飛機的新聞報道頻頻見諸媒體,現代社會科技飛速發展,農民兄弟借著這股東風,積極發揮聰明才智,把自己的飛天夢想一步步推向現實。那么自制飛機飛天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為此記者咨詢了市體育運動學校副校長陳忠。
陳忠介紹說,飛機制造過程中設計、加工、組裝等各個環節都需要專業資質和證照,每個環節都需要反復檢驗與檢測。自制飛機工藝簡單、技術薄弱,依靠一些簡易工具造出的飛機在安全上難以保證,并且,飛行愛好者大都沒有學習過專門的飛機駕駛技術,在操控平衡、迫降等技術層面存在著漏洞,這使得自制飛機飛天的安全系數大幅度降低。飛機上天需要具備空域申請、飛行器生產許可和飛行執照這些條件,另外,飛機駕駛者必須服從航空管制。
飛行愛好者的精神確實值得敬佩,但為了自身安全與公共安全,建議飛行愛好者應盡快考取私人飛機駕駛執照,并按照相應程序請專家對自制的飛機進行全面檢測,以更好地保障飛行愛好者的自身權益。
編后:自制飛機確實不易,駕駛飛機上天飛行更難。有的農民朋友一邊在莊稼地里辛勤勞作,一邊用僅有的積蓄實踐著自己的飛天夢,對于這種勇于進取的精神我們應表達由衷敬意。在制造并試飛的過程中,如何維護飛行愛好者自身與公共安全也是關乎整個社會的一項重大責任。【原標題:林州農民田少強:我市成功自制飛行器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