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8歲的郜明花1955年與八里鋪村村民劉振閣結為夫妻。當時,劉振閣家境貧寒,郜明花非但不嫌棄,還主動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紡花織布,燒火做飯,郜明花都搶著去做。公公和婆婆很喜歡這個心眼好、能吃苦的兒媳婦。
兒媳郜明花勤勞賢惠,婆婆劉孔氏通情達理,婆媳二人家務共同分擔,有事商量解決,把一家人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嫁到劉家后,郜明花先后生下了3男2女,婆婆悉心照料坐月子的兒媳,幫兒媳帶孩子,婆媳二人的相互體諒使得整個大家庭其樂融融。
20多年前,劉孔氏的丈夫因病去世,郜明花的5個孩子也陸續成家,家里就剩下郜明花和婆婆、丈夫三個人。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劉孔氏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急躁,精神時好時壞。為讓婆婆開心,郜明花什么事都順著她,每天做好飯菜端到她面前,把洗好的衣服放到她床頭。陽光燦爛的日子,郜明花推著婆婆去外邊曬太陽,與鄰居街坊拉家常。婆婆愛聽戲,只要本村或鄰村有戲,郜明花都會推著婆婆去看戲。婆媳二人在一起有說有笑,這讓三里五村的村民羨慕不已。
劉孔氏吃飯十分挑剔。為了讓老人吃得舒心,郜明花經常變著花樣給婆婆改善生活。她還留意老人吃飯時的情況,發現老人不想吃或飯量減少時,總是及時讓醫生檢查診治。夜里,郜明花和婆婆同住一屋,她擔心婆婆躺得時間長不舒服,就多次起床幫老人翻身、給老人捶背。
去年夏天,已百歲高齡的劉孔氏突然頭痛難忍,雙手不停地拍打后腦勺。郜明花發現婆婆的異常,趕緊叫來兒子,把老人送到縣人民醫院診治。醫生說老人器官老化而引發腦萎縮,需要住院治療。老人住院期間,郜明花的兒女都勸母親在家好好休息,畢竟郜明花也是快80歲的人了。但郜明花不肯,她和婆婆在一起生活習慣了,不放心讓別人伺候婆婆。就這樣,在郜明花和家人的精心照料下,劉孔氏保住了性命,但從此再也無法起床。
婆婆癱瘓在床,郜明花比以前更忙了。她堅持每天為婆婆翻身擦背,一周兩次為婆婆擦洗身體。婆婆大小便都在床上,郜明花隨時清洗干凈。有時婆婆大便不暢,郜明花就用手摳大便,不嫌臟也不叫苦。“如果沒有這個好兒媳,我老太婆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這是劉孔氏對街坊鄰居說得最多的話。
57年如一把道德的尺子,無時無刻不在丈量著郜明花的孝心。敬老孝親的傳統美德,在郜明花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詮釋。□本報記者 蘇 迅【原標題:真情演繹愛的交響樂——記滑縣孝媳郜明花和百歲婆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