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天順是湯陰縣韓莊鄉農民。近年,他利用當地緊鄰107國道的獨特地理優勢,自主創業,多方籌措資金創辦了一家工程塑料廠。然而,由于多種原因,產品銷路一直不太理想。面對困難和挫折,肖天順沒有一蹶不振,痛定思痛,他決定求助科研技術部門,從提升產品技術含量上尋求突破口。肖天順背著企業生產的產品,一路風餐露宿找到南京中國纖維研究院。看著這位漢子風塵仆仆,不遠千里,背著一袋塑料塊找到研究院,肖天順的執著和真誠深深打動了研究院的一位老教授。這位教授破天荒地為他的產品進行鑒定,并對產品的不足和改進提出了寶貴意見。在老教授的支持下,肖天順迅速調整了產品研發方向,屢經失敗后,肖天順的企業相繼生產出了超高分子聚乙烯制漿磨板、超高分子聚乙烯大面積襯板等一系列高科技含量的工程塑料產品,并很快推廣到了大型造紙廠和電廠,銷路十分看好,還曾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高度評價。企業發展走上了正軌,肖天順沒有忘記員工,沒有忘記政府的支持,他不斷提高員工的工資待遇,積極納稅,幫扶有困難的鄉親。近年,肖天順的企業利稅累計超過500萬元,為社會提供200余個就業崗位,帶動了一方經濟發展。
肖天順富裕了,看著一天天富裕起來的村民,他又有了新的打算。今年8月,肖天順尋求各方力量,收集整理黨史的重要文字和圖片資料,著手創建紅色教育基地。肖天順說:“今天,我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生活日漸富裕起來,但革命的優良傳統不能丟。我創建紅色教育基地,就是想讓年輕人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牢記革命歷史!”
圖為肖天順為參觀者講解革命歷史故事。 □通訊員 常中正【原標題:肖天順:創建紅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