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記者謝綺珊 實習生李惠琳 策劃:龍迎春
1月2日,有“共和國第一升旗手”之譽的高紅甫退伍了。入伍12年,擔任11年升旗手,累計升降國旗6200余次,零失誤。那一抹國旗紅,朝夕相伴,早已融入了高紅甫的血液中。“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紅旗飄飄》這首歌一直是他的手機鈴聲,也是他最愛的歌。很多觀看過天安門升旗儀式的人記住了這名身高1.9米、英姿勃發的升旗手。在退伍的當月,走上新崗位之前,高紅甫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高紅甫,這個1985年出生的河南帥小伙,2002年入伍,2003年通過預選后進入國旗護衛隊,成為國旗護衛隊方陣中的一員。2004年,他正式成為升旗手,到2015年1月2日退伍時,入伍12年中,已擔任11年升旗手。自2005年開始擔任國旗班班長,高紅甫是歷屆國旗班班長中任職時間最長的,同時,也是國旗護衛隊組建以來擔負升旗時間最長、次數最多的旗手。
比太陽早起一個多小時
在外人看來,升旗儀式不過短短幾分鐘。但在幾分鐘威武神氣的出場背后,是平日長時間超負荷訓練的艱辛。接旗、轉體、安旗、解旗、立正、敬禮……這一整套升旗動作,高紅甫花了五個月的時間強化訓練之后才正式上崗。
為了飄出漂亮扇形的展旗,高紅甫不斷鍛煉自己的臂力,俯臥撐、舉啞鈴都是常規訓練。由于長期用啞鈴鍛煉臂力,漸漸地,高紅甫的右臂比左臂粗了一圈。
為力求完美,國旗護衛隊的戰士經常腰插十字架,頭頂磚頭。夏天抓螞蟻放身上練習定力,迎著烈日練眼神,堅持40秒眨一次眼。站軍姿必須三個小時不動不倒。齊步要求每一步走75厘米,不能多也不能少。練操槍法時,必須能把槍抓出聲音。長時間做規定動作,使得高紅甫的腰和肩膀出現了問題,右肩患上了肩周炎。
冬天和夏天是比較難熬的季節。國旗護衛隊有個特殊的規定,“冬不穿棉,夏不穿單”,軍禮服冬夏差不多厚薄。即使是零下幾度的清晨,他們的著裝依舊是白襯衫加禮服外套。
每天,他們要比太陽早起一個多小時。按照北京天文臺公布的太陽升起的時間,夏天,天安門最早的升旗時間是凌晨4時46分,這意味著他們3時20分就得起床,提前一個多小時起來洗漱、整理內務、取槍、做熱身訓練等。
太陽每天升起,國旗每天也照常升起。刮風、下雨、降雪,也阻擋不了升降旗儀式。當遇到惡劣天氣時,升降旗就更具有挑戰性了。高紅甫升降旗11年,創造的零失誤紀錄,成為后輩們仰望的一面旗幟。
轉身時淚水流下來
曾經,同批的戰友退伍時勸他說,別繼續在部隊待著了,有過這段經歷就算了結了心愿。但他作為特殊人才被保留下來,一著戎裝十余載。“在最后知道要退伍的時候,很多人說不用去升旗了,但我覺得,去一次少一次,因此一直堅持到最后。”他說。
2007年的夏天,雨水正多,高紅甫發燒了,在衛生所打著點滴,下午快降旗的時候突然刮起大風。想著副手沒有經歷過這么大風的降旗儀式,正在打吊針的高紅甫看著外面的風雨,心里不踏實,把針一拔,換好衣服趕過去,順利把國旗降下來。結束之后,人已經淋成了落湯雞。
退伍是他自己提出來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與后輩年齡差越拉越大。現在國旗班中,最小的不到20歲,而他已年近30。他很了解自己的處境:“再待下去恐怕無法適應其他社會工作,應該嘗試新東西了。”
離別的時刻終于到來了。“原本打算不跟任何人打招呼,安安靜靜地走。我心里很痛,但是沒有表現出來。當他們好多人一掉眼淚,我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甚至一些退伍的戰友也從老家趕過來送他這位老班長。
在最近的老兵退伍儀式上,老兵說想最后一次看高紅甫升國旗,高紅甫答應了。那是他最后一次在天安門廣場升國旗。
談未來:
不沾國旗光 拒百萬年薪
他曾經婉拒企業的百萬年薪聘請,原因很簡單,因為不想沾國旗的光。在他看來,在護衛隊一天,只能為國旗爭光,不能沾國旗的光。即使現在從國旗班走出來了,他依然抱著這樣的心態。“我曾經輝煌過,但不愿意以此炫耀自己,為自己謀生路。”
“現在的我,就像一個剛離開父母的孩子,社會上很多東西讓我覺得自己像一個小學生。”退伍后的生活對他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新的工作,目前還沒有確定。他打算嘗試一些新鮮的東西,希望能夠盡早適應社會。
“我相信自己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社會,我也能夠接受可能的打擊和失敗。從來沒有接觸過社會的人,一開始不可能那么順利。就像我能在部隊走到現在,在新崗位上如果一樣認真做事,努力干一番事業,摔倒幾次后也許就會成功的。”